此次央行同时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再贷款、再贴现等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可以说为近年来所罕见。此次央行“多率”齐调,是央行贯彻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增长而出的一记“重拳”,将有效刺激经济增长,并为商业银行提供更加有利的宏观经济和货币信贷环境,有利于商业银行维持持续稳定增长。
此次央行“五率”齐调,可以说基本上在市场和业内专家的预期之内。
此前,市场对央行降息早有预期。在国务院出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之后,11月13日,央行发行的一期3月期央票招标利率直线坠落81.19个百分点,降幅接近1%,远超过此前4次跌幅的总和。这是近年来极为罕见的现象。当时市场机构预期,央行已发出很快降息的强烈信号。
自9月美国金融危机恶化并引发全球金融海啸之后,在两个多月时间内央行已先后3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4次降低利率,尤其以此次为幅度之最。这表明,在美国及全球金融危机蔓延下,中国经济受其影响已超过此前的预计,迫切需要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组合,以刺激国内经济发展。由于货币政策的效应往往有滞后性,央行此次一改前几次“小步快走”的方式,而采取了“大步前行”的方式,这又表明,央行货币政策操作更具前瞻性和灵活性。正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所说,央行此次举措表明,货币政策决策效率更高,央行采取迅速调整到位的措施,刺激宏观经济较为有力。
此次“五率”齐调,还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存贷款基准利率同等幅度下降,对银行利差没有影响;二是活期存款利率相应下降0.36个百分点,有助于商业银行减少资金来源的成本;三是金融机构在央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超额准备金利率下降才0.27个百分点,对商业银行收益下降影响轻微;四是下调6家国有大型银行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下调中小型银行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银行业的流动性,尤其大大缓解中小银行的资金紧张。
总的来看,央行“五率”齐调,对商业银行的稳定发展影响偏正面。
在全球性金融危机正在深化和扩大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形势下,国内银行业出现一定的“惜贷”情结,这从国内大型银行至9月底的贷存比平均才60.25%(与75%的上限还有一定的距离)可见一斑。现在央行下调银行业存款准备金率,将增加银行业的流动性,尤其缓解中小银行的资金压力,央行此举包含了鼓励商业银行扩大信贷规模的明确意向。在资本市场信心不足、交投不活跃的情况下,商业银行以更多的流动性积极放贷,不仅支持经济的增长,而且有利于扩大利差收入,增加盈利。
据四大银行今年三季度报告,截至9月底,工行存款余额78983亿元,贷款余额44200亿元,贷存比为56%,要达到75%的贷存比上限,工行至多可新增投放贷款15040亿元。建行存款余额61118亿元,贷款35332亿元,贷存比为57%,达到贷存比75%上限,建行至多可投放贷款10500亿元。中行贷存比是四大行中最高的达到65%,存款余额50075亿元,贷款32901亿元,达到贷存比75%上限,可至多净投放4655亿元。到9月底,农行存款5.97万亿元,贷款3.78万亿元,贷存比63%,达到贷存比75%上限,可至多净投放6975亿元。
可见,工农中建四大行,如果达到贷存比为75%的上限,从理论上至多可新增加贷款3.7万亿元。
从历史经验看,1998年至2002年5年,商业银行新增贷款规模占当年GDP的平均比例为15.01%,预测2009年至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平均达到8.5%,从理论上说商业银行在这两年内每年可新增贷款约4.5万亿至5万亿元。据金融分析师预测,如果按照这样的新增规模放贷,银行业在未来两年内盈利仍然可保持10%至15%的增长。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央行数次降息的累计效应,将使借贷成本下降,鼓励企业借贷需求,促使商业银行未来增加信贷规模,这有利于增加银行利息收入;数次下调利率,将缓解企业的资金使用压力,特别是对就业有重要贡献的广大中小企业的资金压力,扩大企业和私营部门的投资活动,刺激经济增长,经济基本面的改善将有利于商业银行改善经营、增加盈利。
为了贯彻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方针,并有效执行和传导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商业银行应当在防范金融风险、提高经营效益的前提下积极扩大信贷规模、调整信贷结构,保持银行的长期稳健发展。(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