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绝信托业“重启”念头根据银监会最新下发的《关于信托公司票据信托业务等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今后,信托公司不得与商业银行开展各种形式的票据资产转让/受让业务。同时,对存续的票据信托业务,信托公司应加强风险管理,信托项目存续期间不得开展新的票据业务,到期后应立即终止,不得展期。换句话说,这是完全断绝信托业“重启”此项业务之念。
在银监会看来,票据信托的问世带有某种“原罪”的味道,因为该业务的起源就是因为企业贷款不易,从而刺激票据资产通过集合信托资金计划流转。“大量票据业务违规行为隐秘进行,不少信托公司利用会计系统漏洞,不将票据贴现计入银行表内,以此帮助部分银行腾挪信贷规模。这样造成的结果是,银行不仅可以通过票据信托赚中间利润,还可通过多次贴现操作释放信贷空间。”银监会认为,在这个问题上信托公司充当了“暧昧”角色,在合规性上也存瑕疵。
根据中金公司此前的报告测算,截至去年三季度末,全社会承兑汇票余额为6.5万亿元,同期贴现余额仅为1.5万亿元,占承兑汇票余额的比例为23%,低于历史正常年份的69%,可能有近3万亿元资产未体现在银行表内贷款科目。目前,业内预计票据信托存量在2000—3000亿元。虽与信托4万亿元的规模相比,占比很小,但考虑到今年央行货币政策没有松动迹象,而房地产被持续打压,信托公司在银信、证券、房地产等主力项目被“掣肘”的情况下,不排除会拿票据信托出来“撑台面”,重现去年下半年的“井喷”势头,因此,果断“封杀”成了银监会的无奈选择。
信用证信托仍“先天不足”不过,就在银监会决心切断票据信托“生路”之时,作为票据替代产品,国内信用证信托开始悄然“替补登场”。据悉,近日多家信托公司推出多款投向国内信用证收益权的信托产品,如长安信托(原西安信托)发行的“安悦系列金融收益权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就是一款典型产品,该举动被业界视为银行重新寻找到一条转移贷款规模的新路。
普益财富研究员范杰表示,国内信用证是用于国内企业之间商品交易、开证行依照申请人(付款人)开出的,凭符合信用证条款的单据支付的付款承诺。与银行承兑汇票有诸多相似处,最重要的一点,从银行核算的角度看,二者都是表外业务。
不过,范杰也指出,由于国内信用证不占用信贷额度,纳入信贷统计,不可能形成“影子银行”,加上国内信用证不通过企业流转,不能如汇票那样在企业间背书转让,诱发“炒钱”的可能较小。所以短期来看,银监会不会再对其挥舞“铡刀”。
但是,国内信用证期限都在6个月之内,而《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却要求集合信托期限不得少于一年,二者期限不匹配。“部分信托公司通过设计伪‘开放式’产品将票据信托期限设置在1年以下,甚至直接把信托期限设置在1年以下,这不符合长期投资的理念,也不符合相关规定,有违规之嫌。”范杰认为,如果未来信用证被叫停,主要原因可能就是期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