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政策鼓励无疑推动了我国知识产权工作的发展,但由此引发的一些问题也值得注意。为了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的减税优惠,为了取得专利申请的地方财政奖励或补贴,为了获得驰名商标的地方财政奖励,一些企业进行“批量式”申请专利。仅以专利为例,在大量申请的专利中,存在专利质量普遍不高的现象。在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中,“垃圾专利”所占的比例在节节攀升。而有些企业在捞到经济实惠后,将大量注册的商标抛弃一边,这无疑又浪费了国家大量的知识产权管理资源。
确定知识产权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创新能力,促进企业的生产力和竞争力。没有质量的知识产权只能增加管理成本,造成短期繁荣的“流星效应”。那么,如何保障知识产权的质量呢?
我认为,首先要建立知识产权工作科学发展评估体系,将企业运用知识产权提高生产力作为考核奖励的重要指标,使企业能根据自身特点确定发展知识产权不同的侧重点,然后实行交叉进行,分步实施、整体保护。要让“垃圾专利”消肿减磅,使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占据专利市场。
其次,要注意改进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的标准,以专利与企业生产的关联度、实用价值为参数,使经济优惠政策成为助推企业自主创新的翅膀。就企业品牌战略发展来讲,商标的质量远大于数量,只有能让消费者信任、企业获利的商标才是成功的商标,才能使商标成为品牌战略的重要支柱。
再次,政府必须改进企业享受知识产权优惠政策的规定,加强对企业知识产权的宣传教育,要求企业重视加强人才培养,建立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经常开展知识产权的交流活动。同时,政府应加强知识产权中介机构的培植,鼓励引导人们从事专利、商标、著作权等业务的代理和法律服务工作。司法机关也要加强审查,防止企业滥用司法程序,虚构侵权事实,冒领驰名商标的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