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谈到,在我市,有一大批从事发明的科技工作者,他们中以企业技术人员、学校教师为主,也有一些和赵伟安一样的民间发明人。近年来,我市每年的专利申请量均在400件左右,2007年,全市专利申请量达到410件,国家授权的发明专利21件,实用新型专利186件,外观设计专利56件。
由于这些发明人自身知识水平的局限,科研条件的缺乏等多种原因,造成某些发明的含金量不高,市场价值不大,前景不广阔,因此不利于专利技术的有效转化。何况专利转化成产品,需要建厂,资金不足是最大的制约,转化资金不够、转化渠道有限等造成专利转化难。肖忠嫦介绍:除了企业技术创新,很多是带着问题解决问题,其职务发明因为技术成熟、转化条件完备,转化率较高外,专利转化难仍是当前众多发明人最为头疼的事。
记者了解到:为支持专利申请和扶持专利技术实施,加速专利技术产业化,促进我市技术创新和经济快速发展,8月,我市出台了《常德市专利资助资金管理办法》,提出对全市的单位或个人获得专利授权的职务发明和非职务发明,技术含量较高、市场应用前景好且符合我市产业发展方向的专利给予一定的资助:国内发明专利职务发明每件最高补助2000元,非职务发明每件最高补助500元,国外发明专利最高补助8000元(同一专利在多个国家申请的只补助一次;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每件最高补助不超过400元;此外,专利的实施按项目视情况资助。
《常德市专利资助资金管理办法》的出台,为我市部分发明人专利申请及转化起到了一定的资金支撑作用,也激发了一些有志之士涉足发明领域。肖忠嫦说:发明并非是件很神秘的事,也许有时只是一瞬间的灵感,一个小发明也可能创造大的价值。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发明人,只要舍得吃苦,舍得钻研。作为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她也提醒广大发明人:要想自己的发明成果得到法律保护,一定要去申请专利,这样不仅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更重要的是,用专利技术去占领未来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