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4月下旬爱立信在欧洲等地起诉中兴通讯涉嫌专利侵权之后,中兴通讯就针对爱立信在华的多件专利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下称专利复审委)提出了无效宣告请求,截至目前已有3件。爱立信与中兴通讯间“专利”博弈的战场已逐渐从“侵权纠纷”转战到了“无效纠纷”。
事实上,随着我国创新主体海外市场拓展步伐的日益加快,越来越多走出去的企业面临着专利诉讼的压力,国外同行企业和个人或为经济利益、或为独霸市场,纷纷拿起专利这把“利剑”开始“四处厮杀”。尤其是专利与标准互相支持的通信领域,知识产权纷争犹如井喷。据统计,在华为与爱立信专利纷争最为激烈的2010年,华为针对爱立信的部分在华专利向专利复审委提出的专利无效宣告请求案件达100余件。而爱立信也毫不示弱,针对华为的部分专利向专利复审委提出了16件专利无效宣告请求案件。
业内专家认为,通过对爱立信、华为、中兴通讯等相关专利无效案件数据的分析发现,几乎所有案件涉及的专利都应用于蜂窝网。其中,绝大多数无效宣告请求案件均集中在无线移动通信的底层技术,而属于切换技术领域的无效宣告请求案件占全部案件的一半以上。同时,根据已有案件的情况,通信领域企业间的无效纠纷数量在一定时期内还将持续增长。
不可否认,国内通信领域企业实力的增强加剧了世界通信行业的市场竞争,而国内外企业间的“专利”博弈也有愈演愈烈之势。为此,业内人士指出,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应当全面支持我国创新主体对无线移动通信底层技术的研发。同时,国内通信领域的企业应更多关注4G技术,不断加大准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LTE)关键技术的专利布局和战略谋划,逐步降低对3G通信标准相关技术的研发投入,避免无谓的专利侵权及无效纠纷。
近年来,随着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国内外通信领域企业间的知识产权纷争和专利无效纠纷频频爆发:中国知识产权第一案之称的朗科诉华旗闪存优盘专利无效之争;爱立信和中兴通讯互诉对方涉嫌专利侵权,而刚刚与摩托罗拉就知识产权诉讼达成合解的华为也不甘寂寞,分别在多个国家起诉中兴通讯涉嫌专利侵权等,这势必将引起多宗专利无效纠纷。
专利复审委通讯诉讼处处长徐媛媛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04年至2010年是通信领域无效请求案件已呈逐年攀升之势。国内通信领域的企业经过一定时间的技术积累,同时随着产品行销区域的不断扩大,已经掌握了相当数量的专利,技术的发展也为专利侵权纠纷的发生埋下了“隐患”。而通信巨头间的专利侵权纷争加剧了专利无效宣告请求案件增长的速度。
据记者了解,自2007年起,爱立信在欧洲针对华为的产品陆续提出了多项侵权诉讼;华为迅速予以反击,从2008年下半年以来,针对爱立信在华所持有的专利向专利复审委提出无效宣告请求;2010年上半年,爱立信也在华针对华为持有的专利提出无效宣告请求。其中,2008年下半年至2011年1月,以华为、爱立信为双方当事人的无效案件量共有121件;而 2010年下半年无效案件量达到了最高峰,有72件之多;进入2011年后,由于双方当事人在知识产权方面的谈判初见成效,其无效宣告请求案件数量随即明显下降。
事实上,全球目前约有40亿左右的无线通讯用户,其整体收入将占到全球电信市场的一半以上。另据市场研究公司HIS iSuppli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上半年,在收入达152亿美元的移动基础设施市场,中兴通讯的市场占有率为10.9%,位于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公司、爱立信和华为之后,排名第四。
专利复审委行政诉讼处审查员张鹏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通信领域企业的侵权纷争频频爆发,无外乎这些企业背后对市场利益和垄断地位的争夺,而专利权的无效宣告程序往往是伴随着专利侵权纠纷的产生而提起的,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专利无效纠纷还将愈演愈烈。
“目前,无效宣告请求案件主要集中在专利申请日为1999年前后的专利,主要以3G技术为主,几乎所有案件涉及的专利都应用于蜂窝网。”张鹏向记者介绍,通过对1995年至2010年无效案件所涉及的技术点进行分析发现,就技术领域而言,绝大多数无效宣告请求案件涉及无线移动通信的底层技术,如信道选择、同步、切换技术等,尤其是属于切换技术领域的无效宣告请求案件占全部无效案件的半数以上;较小一部分无效宣告请求案件涉及无线移动通信的商业应用,如彩铃、个性化选择、计费等。
从全球申请量来看,华为自1999年才开始申请无线通信领域的专利,截至目前,其在全球的专利申请总量已经超过了3万件;而爱立信在全球的申请总量约为2万件,但是其中约有35%的专利是在1999年之前申请的。有业内人士认为,华为与中兴通讯作为我国通信领域企业的“领头羊”虽然起步较晚,但是他们对知识产权的保护非常及时。而爱立信的专利申请量时间段较早、分布也相对均匀,因其持有的专利基础性强、“含金量”较高,所以涉及的专利纠纷也相对较多。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00年到2005年是3G关键技术的高速发展期,其中宽带分码多工存取(WCDMA)技术在2006年之后该技术已较为成熟,世界各大通信领域的企业均减少了对该技术的研发投入,技术发展速度相对缓慢;而在时分同部码分多址(TD-SCDMA)关键技术专利分布中,其申请量位于前10的大部分是国内企业,如大唐、中兴通讯等公司的专利申请量较多,与国外同行企业相比占有绝对优势,尤其是从2005年到2007年,该技术的申请量速度快速增长,但是2007年之后由于技术趋于成熟,专利申请量开始下滑。
“通过对3G主流标准和核心技术进行分析,国内通信领域企业的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虽然较大,但是核心技术却掌握在国外同行企业中,如爱立信、高通、诺基亚和摩托罗拉等公司由于起步较早,专利申请和授权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不容忽视。”徐媛媛如是说。
目前,在世界无线移动通信技术领域,3G关键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国内企业在该技术领域并非占有比较优势和先发优势。而下一代无线移动通信网络——4G关键技术,属于典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也将这一新一代信息技术同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七大产业界定为具有先导性和支柱性的产业。因此,一位业内人士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通信领域的企业应重点关注4G关键技术的专利布局。
“LTE作为3G到4G的过渡技术,从2005年到2009年,我国通信领域企业在该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基本保持逐年递增趋势,其中2009年的专利申请量达到最高峰。”徐媛媛向记者介绍,不仅如此,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申请的专利数量也呈逐渐增长趋势。可见,国内通信领域的企业不仅已充分意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申请了大量专利,还在LTE技术领域占据了一定优势。
据统计,截至2010年,就在中国申请LTE技术领域专利的申请人国别来看,中国专利申请人的专利申请量达到了86%,其次是美国、韩国、瑞典和日本,分别占6%、3%和2%。其中,在LTE技术领域专利申请量排名前10位的多位中国通信领域的企业,中兴通讯、大唐和华为的专利申请数量最多,分别位列前3位。
徐媛媛认为,目前,LTE技术仍处于非常活跃的时期,专利申请量未来仍将处在上升阶段。但是,随着该技术的逐渐成熟以及技术标准的确定,国内通信领域企业都应该不断加强LTE技术的研发力度;同时,进一步加强LTE技术领域的专利分析与预警,提前进行专利布局,以避免无谓的专利侵权及无效纠纷。
此外,上述业内人士还认为,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应当全面支持我国创新主体对无线移动通信底层技术的研发,如在国家重点课题、资助资金等方面向该技术主体倾斜;于此同时,充分利用学术机构的学术资源,加大其与企业间的合作研发力度,实现“产学研”的无缝“衔接”。(记者 薛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