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集到的2007年美国PCT专利申请文献,共包含2.7015万个国际专利分类(International Patent Classification,下称IPC)号,广泛涉及了人类生活必需(农、轻、医)、作业和运输、化学和冶金、纺织和造纸、建筑和采矿、机械工程、物理、电学等各个领域。表1显示了涉及专利数量最多的前25个IPC号,以及申请该类技术专利的主要申请人。
对排名前25位的IPC分类号进行统计分析显示,前25位IPC涉及的专利申请数量为1.2598万件,占2007年美国PCT申请总量的23%。这些专利申请主要涉及计算机、通信、生物医药和半导体技术,都属于发展势头迅猛的高端技术领域,并且2000年至2008年美国在这4个领域的申请量总体均呈上升趋势(参见图5),可见美国对高端技术领域的重视程度,以及其要在这些领域持续保持技术优势的战略意图。
涉及计算机技术的申请人主要是微软公司、谷歌公司、雅虎公司、WMS游戏公司和思科技术公司;涉及通信技术的申请人主要是高通股份有限公司、朗讯科技公司、摩托罗拉公司和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涉及生物技术的申请人主要是加利福尼亚大学、美国健康与人类服务部(HHS)、APPLERA生物科技公司和ISIS药物公司、基因泰克公司和安进公司;涉及药品技术的申请人主要是诺华公司、先灵公司、惠氏公司、加利福尼亚大学、德克萨斯大学、雅培公司、默克公司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涉及半导体技术的申请人主要是应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德州仪器公司和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申请人中有3所美国的大学在2007年都申请了数量可观的PCT专利,其中加利福尼亚大学申请了415件,德克萨斯大学申请了154件,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申请了97件。
大学作为科研的主力军,对推动国家科技进步起重要作用。因此,本文特对加利福尼亚大学和清华大学的PCT专利申请做一比较。
在WPI数据库中检索到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专利申请共有9897件,清华大学的专利申请为7813件,从申请数量上看,差距不是很大。但是,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专利申请中有5267件是PCT申请,占总申请量的53.2%;清华大学的PCT申请为258件,仅占总申请量的3.3%。众所周知,申请PCT专利表明申请人想让其技术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到保护,这意味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经费去申请和维持这些专利,所以,往往只有高水平的创新技术才会申请PCT专利。从PCT申请所占的百分比上可以看出,美国大学的专利质量要高于国内大学。而据相关报道,美国大学认为专利申请和维持费用是高成本的,因此,没有一定技术含量和预期回报就不会轻易提出申请。另外,大学的技术转移办公室会对教师提出的发明是否申请专利进行筛选。我国大学的专利申请则基本是科研人员自行决定,而且,这些年由于高校在考核评价、专利奖励等政策的综合激励下,科研人员的专利申请动机更是呈现“多元化”;而高校的专利管理工作也主要还是以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的增长来评价,这都造成国内大学的专利技术水平相对偏低。
事实上,美国大学不仅专利质量高,其在实际运作与运用效能上也是全球最佳的。据美国大学科技管理协会统计,2005年,美国大学共有4053件专利进行了转让,其中有25所大学的专利收入超过1000万美元。而国内大学的研究人员,则常常是为了申请专利而申请专利,并不重视专利的转化和许可。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共计备案2723项,其中仅70项的让与人是大学,而国内大学在当年的专利申请量则是3.7913万件,专利许可的数量不足申请量的0.2%。这种专利的低转化率造成的结果是,大量专利申请和授权并不能给高校带来好的收益,高校反而要承担专利年费的高额支出,这影响到大学的科研投入和创新质量,进而导致专利质量和专利转化之间形成恶性循环。
综上可知,我国的大学无论在运用知识产权策略的理念、专利的利用转化方面,还是高质量专利申请的数量上,与美国的大学都存在巨大差距。上述专利质量和专利转化率问题,也同样存在于国内的企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