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最大的玩具开发区落户在宝应曹甸镇,这里共有146家玩具企业,全镇工业经济总量的近七成来自于此。
这里的玩具企业看重创新,每年要花费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投入研发,并花钱申请、维护专利号。其中一个公司就获得了46个国家专利。但本该由企业专项经营、别家企业不得染指的专利产品,在当地却被“大公无私”地无偿“分享”,专利拥有者对“邻居”的模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曹甸镇100多家玩具企业甘愿共享知识产权的背后,究竟有什么奥秘?
曹甸镇玩具企业老板对此的理解是:“乡里乡亲的,没必要为了这个事翻脸。况且,这样还能够活跃市场,当前光靠宝应的某一家企业,根本不能垄断整个玩具市场,索性大家一起发财好了。”
“‘大家一起发财’,看似‘集体无意识’行为,实质正表明了合理利用知识产权的重要,也反映了国内专利战略的表现形式——企业间达成默契。”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事务所教授朱显国说,有些地方企业,可以在没有任何协会和组织下,自愿共享知识产权。他们之间不打仗,同穿一件“防弹衣”,一致针对区域外的竞争对手,限制外地企业,把市场份额搞大。
记者采访中获得的信息,也佐证了这一观点。目前,宝应曹甸镇玩具工业的从业人员达到5200人,去年产值近9亿元,成了名副其实的“玩具城”。而8年前,这里只是“嫁接”温州的小作坊群。曹甸镇负责人告诉记者,如今,曹甸玩具工业规模已超越温州,玩具产业园的招商还在扩大。
“专利共享”成果是“共赢”,但却存在隐患。像曹甸镇这样刚起步的专业工业园区,今后的专利之路要怎么走?南京市知识律师事务所律师卢亚丽表示,这种“默许”行为只能是产业发展初期的阶段性战略。一旦产业上了规模,企业逐步壮大,更为激烈的争斗可能会在内部发生,影响整个产业发展。当前,有一个理想的解决途径——“专利池”。
“专利池”能避免一个公司占有绝对多数的专利,进而控制或限制某技术的发展。但中国人是在吃了大亏后才认识它的厉害。国外对华企业惯用的伎俩是,在某一技术领域建立“专利池”,专利数量多达上千、上万条。只要侵犯其中一项,就被索取专利池的整个“打包费用”。国内企业拥有“专利池”的还凤毛麟角。刚成立的“中国彩电行业合建专利池”是较典型的一个,已有数十家彩电企业自愿拿出400多项专利注入池中,应对国外彩电专利的收费。扬州杭集牙刷协会也开始涉足“专利池”,协会内部企业的发明专利,成员可共享。
“曹甸镇玩具工业园专利共享的默契,是一种合理的竞争模式,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当下,国内企业过于偏重市场竞争,互相信任度不够,合作太少。”卢亚丽表示,外国企业“先合作再竞争”的成功模式,以及善用专利打天下的战略,值得国内企业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