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在2004年年底的一篇封面文章将私募基金投资公司(以下简称PE)称为“资本主义的新国王”,它们介入商业领域,在增长快速的行业里面挑选有高投资潜力的公司进行投资,而后从分红或股权出售中获取高额利润。而今“新国王”们又将目标转向了中国的医药行业。
中国的医药行业一直是国民经济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有相关数据显示,从1978年到2008年30年间,中国的医药产业年均递增16.8%,而2008年-2010年每年的增长率都超过20%,在2010年我国医药行业产值已超万亿。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处长姚珺更向媒体表示,到2015年产业规模预计会超过3万亿,年均增长20%.
通常处于高速增长的企业总是需要大量的资金,而医药行业尤其是高端制药行业,“烧钱”的速度丝毫不亚于互联网行业,而且耗时更长。在美国要研发一款新药,最理想的情况,也需要投资十几亿美元,耗费至少5-10年光阴。
中国的企业虽然基本上都是仿制药,研发的投入比不上国外的同行,但从绝对数目来看,也不是小数目。据一位在国药集团从事生产管理的人士向南都记者透露,一款有竞争力的药从开始研制到上市,中间还要经历诸如大规模临床试验和报批阶段,整个过程走下来也至少要花费数千万人民币,时间也要好几年。这对于财大气粗的大企业来讲或许不是什么难事,但对一般的中小企业来说就颇为吃力。
另外,近两三年来,西方发达国家遭遇金融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的打击,景况不佳,再加上大部分行业进入稳定发展期,缺少高投资价值的项目。而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始终保持经济的强劲发展,很多行业仍然处于发展期,这使得高回报率成为可能,中国的医药行业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这使得很多“不差钱只差项目”的外资P E纷纷开始进入中国市场。
维梧生物技术创业投资管理公司合伙人赵晋向南都记者介绍说,目前中国的医药开支占GDP的份额只有2%,中国政府刚开始注重医药基础建设,中国的医药行业还是处于刚起步的阶段。而且中国医药产业目前仍以原材料出口为主,在产品开发上还有很多空间可以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