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经验表明,重大的经济危机时期,往往催生重大科技创新,而重大科技成果也往往推动世界经济走向复苏与繁荣。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前后问世的科学发现,成为日后以电子、航空航天和核能为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基础。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互联网信息技术革命,也造就了世界经济新一轮繁荣。
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对历史上三次产业革命分析后明确指出,正是技术革命带动了经济的起飞。德国经济学家格哈特·门施在《技术的僵局》一书中,利用现代统计方法对112项重要的技术创新分析后发现,重大基础性创新的高峰均接近于经济萧条期,技术创新的周期与经济繁荣周期成“逆相关”,因而认为经济萧条是激励创新高潮的重要推动力,技术创新又将是经济发展新高潮的基础。
目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和加深,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后果。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防止经济大幅度下滑,世界各国不约而同都想到了通过科技创新寻觅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政府提出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措施之一,就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加快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特别是在微电子、新能源、通信技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航天航空等16个重大专项取得突破,将为中国经济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美国已经陷入了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总统奥巴马同样将科技创新看作振兴经济的重要“武器”,特别把新能源作为带动美国经济复苏的“发动机”。根据奥巴马公布的能源政策,美国将逐步实现能源供给的战略转型,计划在未来10年投入1500亿美元资助风能、太阳能以及其他可再生能源研究;促使政府和私营部门投资于混合动力汽车、电动车等新能源技术。此外,美国还将发展智能电网产业,全面推进分布式能源管理。
事实上,欧盟、日本等也把加大科技的研发作为应对危机的选择。除了新能源之外,目前国际科技领域中,新一代互联网、干细胞医疗、航天工程等也在迅猛发展,宛如腹中躁动的胎儿,有可能带来巨大突破。
纵观人类近现代史,每一次经济复苏都离不开技术创新。也许身处金融危机的人们,也同样处在一场新科技革命的前夜,正如同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的年代。(新华社记者任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