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研制、试生产、临床试验、现场检查、注册检验到最后的审评审批,整个甲流疫苗研制周期仅用了短短87天。这也是中国医药科技人员创新攻关,与疫情、与时间赛跑的87天。
甲流疫苗临床试验显示,中国各类型甲流疫苗对各年龄组人群均安全有效,接种一针后第21天时抗体阳转率最高达到92.8%。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蓝睿明表示,“中国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安全有效,我和我的家人会选择注射中国生产的疫苗。”
截至12月24日24时,全国各地已累计签收疫苗6937万人份,4333万人完成接种……
与当年非典来袭时心中的恐惧相比,面对2009年甲流的蔓延,人们镇定了很多。“没什么可怕的,疫苗很快就出来了。”中国甲流疫苗的迅速研制成功,无疑是中国乃至全世界公众的一粒“定心丸”。
甲流蔓延终将成为过去式,但人们永远会记得,2009年中国医疗科技人员在抗击甲流中所作出的科技创新贡献,他们的努力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对于大多数依靠乘火车长途旅行的中国人来说,以往,这段距离,意味着10到13个小时的车程。然而,12月26日,随着第一列武广高速铁路动车组驶出站台,这一行程被一下子缩短为3个小时。
设计时速350公里,也就是每秒近100米的速度——难怪,“刚看到火车过来,一转眼,就只能看‘背影’了!”——武广客运专线创造了目前全世界运行速度最高、运营里程最长的轮轨高速铁路纪录。
武广动车组的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全部由中国人自主研制,负责此项工程的“南车集团”在高速动车组领域拥有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专利已超过300项;武广高铁一路涉水钻山,但全线路基在施工后的沉降全部小于15毫米,很多路段甚至实现了零沉降;无线监控随时观察高铁沿线状况,轨道上的有线监控则密切关注着铁轨的细微变化——如遇突发事件,监控系统会迅即命令列车自动停车……当年,日本富士山下新干线飞驰而过的场景,带给中国人强烈的震撼,如今,中国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已走在世界的前沿。
在未来的3年里,一系列更加雄心勃勃的计划将化为现实:2012年,我国以“四纵四横”为骨架的高铁总里程将达到1.3万公里,北京与全国绝大部分省会城市都将实现高铁连接,京港两地的车程也仅有8小时,2000公里的距离都能实现“夕发朝至”……
与武广高铁交相辉映的,是在2009年底前破土动工的港珠澳大桥工程。这项在专家眼中可与三峡工程、青藏铁路相提并论的世界级基础工程,其规模在世界上绝无仅有。设计寿命120年,可以抗击8级地震、16级大风、30万吨巨轮撞击……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港珠澳大桥,其技术标准和施工难度不仅创下中国建设史的新高,在世界上也首屈一指。无疑,这是对中国工程建设领域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一次全面考验。
“港澳居民在珠海、中山买楼置业居住;珠三角各城市群居民早上开车上香港购物,下午转车去澳门旅游度假,晚上就直接开车回家……”人们已经开始了对港珠澳“一小时生活圈”的畅想。
无论是港珠澳大桥,还是高速铁路网,它们的建成不仅使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舒适,更重要的是,由此将改变普通大众心中的时空概念,把各地文化、商贸、旅游等资源更加紧密地连成一体。数以亿计中国人的生活质量将因此得到提升。
当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代表们唇枪舌剑展开辩论的时候,在中国的一些地方,低碳生活已悄然成为日常的生活方式。
在河北保定,这个旅游资源并不十分突出的城市,电谷锦江国际酒店却能在金融危机游客骤减的2009年一直保持不错的入住率。“事实上,很多欧洲游客是专为到酒店参观而住进来的。”酒店管理者说。这里,是全球唯一的电站式酒店。
不仅如此,“太阳能”已经成为整个城市的标志——太阳能智能交通信号灯、太阳能路灯、太阳能手电筒、太阳能手机充电器……2009年,“低碳城市家庭行为手册”成为市民的生活指南。
在这座低碳城市所倚靠的,是国家级新能源与能源设备产业基地。在被称作“中国电谷”的保定高新区,2009年,又有多晶硅提纯等一批超十亿元投资的重点项目落成。目前,聚集在这里的160余家太阳能光伏发电、风电、电力自动化及输变电企业,积累了300多项科研成果、180多项具有领先水平的专利技术,17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在这里产生。
翻开中国地图,我们会发现,在2009年,珠海、杭州、贵阳、吉林、南昌、广元、赣州、无锡……遍布大江南北的许多城市都在实践着“低碳生活”的构想。在这背后,是科技创新的有力支撑。
这是媒体列出的一组数字:目前,中国拥有超过150台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在网运行,是采用此种技术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是世界上风力发电装机增长最快的国家,在不到8年时间里突破了1千万千瓦,年增长速度接近翻番;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光伏组件出口国,供应着世界40%的光伏产品需求;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器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占世界总产量的50%和总安装量的65%,约95%的太阳能热水器的核心技术为中国公司持有;2009年,多家中国企业推出了自主研发的纯电动轿车……
让我们翻开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列的科技行动计划——大规模应用太阳能,发电总量达4.5兆瓦;新能源车实现世博会园区零排放;集中使用被“21世纪绿色光源”的半导体照明LED;节能生态建筑、资源循环利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从中,我们或许可以窥见科技自主创新改变中国百姓未来生活的一角。
在迈向未来的进程中,中国,正越来越展示出以自主创新推动科技强国的信心和雄心。(光明日报记者邢宇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