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优秀摄影家,不仅需具备普通人的思维方式、心理机制,更需要专业的技法。此外,还必须从审美角度来提升自己。正是因为拥有了“美感”,摄影家在创作的过程中,才能在大千世界中发现美并创造出美来。正是基于此种原因,才有必要对摄影创作全过程进行具体分析,总结审美意识在摄影创作中的具体体现。研究发现美和表现美在创作过程中的作用,从而认识审美意识在摄影创造过程中所起的积极推动作用。
美总是一个能牵动人心的字眼。对追求美、发现美和表现美的摄影家而言,他们对可视形象异常敏感,能够迅速发现美的因素,同时又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找到表现美的方法,并当机立断地采取行动,在瞬间中捕捉美,从而给人们以美的享受。对此,笔者深有感触。本文中,笔者依据多年的摄影工作经验,对摄影创作中如何发现美和表现美等人们关心的问题予以探讨。
法国著名艺术家罗丹曾说过:“美无处不在,对于我们眼睛而言,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摄影家要具有发现美的能力,必须对生活有全面和正确的认识。生活的内涵深广且又富有哲理,摄影家只有置身于客观生活,用怀着挖掘艺术的心去体验人们的喜怒哀乐、去感受大自然的春夏秋冬,思考社会的变迁与发展,才能获取其中的真谛,把握生活的实质,才会从真善美、假恶丑等混合生长的现实生活中,发现、选择真善美,进而对其赋予艺术的表现形式,同时还可识别假的、恶的、丑的,并在作品中予以鞭笞。
摄影家总是饱含激情地去生活、观察、思考、感受和发现。不过,要挖掘别人未曾发现的美,就需要比别人站得更高,需要提高个人的全面修养,如理论水平、认识能力,审美观念,艺术修养等。
那么,怎样才能发现美呢?笔者认为,首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这需要涉猎美学理论知识,钻研文学艺术以及诗歌、音乐、绘画、舞蹈、戏剧、雕塑等其他多种艺术形式,钻研并借鉴这些艺术门类对美的表现方式,融会贯通并为摄影实践开辟更多的途径。其次,要努力培养摄影家的观察力。观察是摄影家的头等重要任务,给人印象特别深刻的东西都要通过眼睛印在脑海里。技艺高明的摄影家和美术家一样,随时都在猎取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和人物,不断丰富自己的“形象仓库”,随时都在用眼睛“拍照”和“绘画”。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观察不是一般的浏览,而是思索和辨别的过程,它包括观看和察看两个不同的概念。要提高观察力,笔者认为,需经常给自己出题目,让自己随时随地有明确的观察任务。成功的观察依赖于一定的知识、经验和技能,观察应是有顺序、有系统地进行,找出事物或人物之间的殊同关系及其本身的特点。另外,观察要全面。观察应是立体的,要找出最佳距离、方位和角度。要熟悉生活、熟悉人和了解人,才能发现美在什么地方。因而,摄影家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生活,提高自己的审美感受能力,才能发现别人未曾发现过的崭新的美。
一幅摄影作品能引起读者某种审美感受,是因为从作品中可以看到摄影家的艺术修养和创作才能,可感受作者情感的流露、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构思、高超的技术、新颖的方法、独有的角度,摄影家需要的是发现美和把这种发现表达出来的能力。作品里新颖形式的展现和创造出的新审美价值,能强烈地打动读者,引起对作品内容的深层感受,从而在艺术美中加深对生活的理解。
那么,一名优秀的摄影家,除了对生活的挚爱以及在对生活的感受中不断提高发现美的能力外,还需具有怎样的素质?
笔者认为,摄影家应加强对跨学科知识的猎取,提高创作才能。社会的发展要求人们的知识的结构趋向于综合化,各种艺术门类之间也发生无形的交叉渗透现象。以摄影艺术来讲,摄影是一门相对年轻的艺术门类,从艺术形式上讲,它借鉴着同属造型艺术的美术、雕塑、舞蹈等姊妹艺术;从艺术内容上讲,它又更多地受启迪于哲学、文学、音乐等不同学科;从表现手段上讲,它明显地包含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各种成果,如光学、化学、电子技术等学科的新发展,都会敏感地反映在摄影创作媒介上。
因此,广泛汲取不同门类知识,有助于提高摄影家的综合素质。丰富的想象力、巧妙的构思以及表现力无一不会受到各门类知识的交互作用,因此“博学多才”为摄影家培养高超的表达能力奠定了基础。反之,如果从事摄影工作的人员,既不掌握现有知识,又不接受新的信息;既不理解新的艺术概念,又不探求新的艺术表现方法,他们在艺术创作上,也只会变得庸俗,抱残守缺,变得呆化。
科学进入信息时代,摄影也相应地在发展、突破、变异,随时以创造性的面目出现。摄影家必须面对千变万化的生活而更新观念,用新的表现方法反映新的审美需要、新的生活发展趋势,而不是刻板地把立体搬到平面,把生活表象转移到照片上。创新,是摄影艺术的生命。“我们的作品是给大众看的”这句话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应该赋予新的内涵,公众对摄影欣赏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要靠摄影家来完成,靠作品去说话。
摄影家的创作水平常常表现在创新的技术技巧的运用以及新颖独特形式创造以及耐人寻味的意境表达上。然而,一名优秀的摄影家除了掌握最基本专业知识储备外,还离不开的刻苦的艺术实践、技术技巧的掌握和运用,这是提高表现力的必要途径。只有苦心孤诣地实践和系统地学习摄影专业知识,方能产生好的作品。
“天才在于勤奋”这句话尤其适用于摄影家,从摄影表现对象的特性来讲,可以说“摄影创作是在路上完成的”,这里的“路”其实质是客观世界变革发展的过程,只有在这条路上刻苦探索,反复实践,才能不断从新的审美感受中完善自身的艺术修养,提高对美的表现技能。
由此可见,对摄影理论的学习,特别是拍摄基本功的熟练掌握以及不断的实践是摄影表现力得以提高的基础。正如文学艺术家对语言的掌握,书法家对笔墨纸砚的驾驭一样,这个基本功夫的提高是长期和渐进的。
在摄影创作中,“瞬间”这一概念是被业界提的很多的术语。瞬间,指的是事物运动过程当中极其短促的一霎那时间或一霎那状态。瞬间形象是从事物运动过程中抽取出来的一个瞬间图像,它是对时间的冻结,对状态的凝固。
一张照片,既是时间流上的一个点,又是空间场上的一个面。瞬间形象,就是从时间流与空间场的无数个点、无数个面的无数种组合中提取出来的。这样,摄影者就必然面临着复杂的选择与提炼任务。瞬间具有转瞬即逝性,运动,即意味着变化,事物的运动就是由不断产生又不断消失的无数连续变化的瞬间组成的,所以每一个瞬间形态,都具有转瞬即逝的特性。“一个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的道理,在这里最为适用,瞬间一去不再来,摄影也就是与不断消逝的东西打交道。转瞬即逝的瞬间需要眼捷手快的“捕捉”,所以摄影者又面临着“捕捉”的任务。瞬间的时间流与空间场交错组合特点,以及它的转瞬即逝性,是瞬间形象的摄影客体方面的规律。
由此可以看出,照片的瞬间形象是主客观因素的交融与结晶。所以,摄影者必须从瞬间形象规律出发,在瞬间形象的选择上,调动各种主观因素,观察、判断事物发展过程中不同瞬间的不同内涵与不同的外部形态,通过拍摄点的选择与拍摄时机的选择,把正在进行的最具有“美”的意义瞬间记录下来。这个瞬间,应该是真实、明确地反映出事实的中心内容,能够体现出有价值和意义的瞬间。这就是基于摄影的瞬间形象性的表现而提出的“决定性瞬间”要求。(知识产权报记者王文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