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的建立,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和国际间经济的剧烈竞争都为科技人员施展才华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科技人员本应抓住机遇,提供更多的科研成果。在我们正为我国的自主知识产权数量少、质量差着急时,却有许多能出成果的科技人员为了生存不得不放下研究工作去打官司、保护专利,这是一种极不合理的现象。
我在两年前就买了许多知识产权保护的书,查阅了许多知识产权保护的报刊资料,经常连夜在网上浏览,经常奔波在河南、山东、北京、山西等地的侵权企业、知识产权局和法院之间。看专业资料的时间少了,搞研究的时间少了,下去推广科研成果的时间少了。我对科研工作充满激情,但无法生存的现实却逼着我干我不愿意干的事情。如果全国许多专利权人都这样去做,那实在是对科技人才的浪费。
工人上班发工资才能生活,农民春种秋收才能安居乐业。知识产权人付出了时间、生命和金钱,获得了科研成果,然而由于侵权导致专利权人的投资无法得到回报,不可能不产生生存危机。我因为研究专利,已经花出十几万元,现在已经外债盈门,连每月的工资都被扣押还债,基本生活已经无法维持。
李爱平撰文说,专利法已经实施20多年了,这20年间涌现出许多个体发明人,他们怀着发明创造造福人类、造福社会并由此使自己发财致富的梦想,投身发明创造活动,然而这些美梦百分之九十以上没有实现,不断有人因为投资没有回报而退出这个行列。当这个社会成功的遏制了一批批前仆后继的专利发明人的发财梦想后,我们看到的是知识和人才受到嘲弄,科教兴国成了一个空壳。我们只会为洋人的专利提供一个世界最大、利润最高、条件最好的新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