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继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报告中还多次谈到知识产权和品牌,充分表明加强知识产权工作,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跻身世界创新型国家行列,应对当前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大意义。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于去年6月5日颁布后,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就曾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知识产权战略,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首次把知识产权战略作为创新型国家三大支撑体系之一,深刻表明了知识产权战略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下,在中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时刻,作为扩内需、促增长,调结构、上水平一揽子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让我们再次感受到知识产权的力量。
早在2004年6月,温家宝总理到青岛考察时就曾明确指出,世界未来的竞争就是知识产权的竞争。可见,对于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世纪梦想,知识产权具有何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制定和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在世界经济科技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国发展面临重要历史机遇期的紧要关头,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主要是为了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资源短缺、能源紧张和环境恶化等问题,摆脱劳动密集型和资源消耗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产业升级,实现国民经济在更高层面上的发展。2008年11月,温总理在《求是》杂志发表《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若干重大问题》指出:新时期世界科技和经济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知识产权的竞争,作为开发和利用知识资源的基本制度,重视保护知识产权就是重视和鼓励创新,必须把知识产权战略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
与中央政府近来陆续出台的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相比,知识产权战略的目的和意义并不止于眼前的“救急”,而更攸关能否形成长期的产业竞争优势,能否为中国经济又好又快、持续增长奠定一个高端而又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基础。
我国知识产权战略将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放在了突出的位置。知识产权创造就是通过技术研发、作品创作、对于商标的投入等,获得自主知识产权,从而大幅度提升国家的软实力和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历史与现实都无可争辩地告诉我们:创新形成的知识产权,才是带动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根本要素。在商品经济利润链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和企业才可能获得最大的利润,才能创造最“洁净”的、源源不断的财富。从粗放经营到集约经营,从高消耗、高污染到节约资源、清洁生产,从简单加工到高附加值,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取决于自主创新。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战略,决定着我们能否有效解决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决定着我们能否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
可以说,我国长期存在的、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难以得到根本、彻底的改变,其深层次原因在于我们粗放型的发展制度长期没有调整到位,知识产权制度,特别是知识产权战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尚未得到有力发挥。反映在具体的社会行为上,就是社会公众的知识产权意识仍很薄弱,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文化还没有培育形成,侵犯知识产权现象还时有发生,市场主体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不强,缺乏通过加快技术创新促进结构转型升级的紧迫感、主动性,同时知识产权服务支撑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等也相对滞后。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党和国家做出的一项事关我国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全局性的重大战略决策。可以预见,随着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迅速实施和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必将发发全国各行各业对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工作的更大需求,激发全社会关注和重视知识产权工作的更大热情。中国知识产权事业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同时也必将为中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更多新的机遇。广大知识产权工作者要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强化自身能力建设,全力协调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引导和促进各行各业科学发展,不辜负党和人民赋予的重大历史使命。(知识产权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