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马云用凑起来的50万资本注册了阿里巴巴;陈天桥向人借了50万创立了盛大;沈南鹏出资40万,创立并持有40%的携程股份。与此同时,8848的王峻涛在洗手间瞬间融到200万美元;新浪网获得了2500万美金的风险投资。
同为清华校友,汪潮涌与张朝阳相识较早,张在创业之初就曾邀请汪以天使投资人的身份投资搜狐。汪潮涌口头答应了,但出国回来后,张朝阳的搜狐首轮融资已经完成。
一年后,双方就第二轮融资初步达成意向,但由于另一主投人迟迟未签协议,闻讯而来的Intel、IDG等其他几个投资公司出了更高的报价,汪潮涌再次和搜狐失之交臂。1999年,搜狐上市前启动第三轮融资,但此时价格已经太高,汪无奈放弃。
互联网泡沫破灭后,2001年搜狐的股价一度下跌到1美元以下,但汪潮涌仍坚信这是一家优秀公司,以极低的价格受让了英特尔持有的搜狐股份。在“9•11”恐怖袭击带来的股价低迷期,他也一直持有。
对汪潮涌来说,信中利的成功,并非搜狐一个单独的个案。他的10年投资生涯,交出了一份可圈可点的答卷,搜狐、百度、瑞星、华谊、北大青鸟等一个个知名的投资项目,带来高倍回报,也奠定了他在风投界的地位。
这些投资给汪潮涌带来的是财富,但另一项投资却让汪潮涌成为商业圈的名人,赢得了一个“奢侈富豪”的称谓,并被称为“中国最敢玩的富豪”。
美洲杯“中国之队”的投入是4亿人民币,当年在某杂志做的“奢侈富豪排行榜”,汪潮涌排名第三,第一名是中信泰富的荣智健,第二名是富华国际的陈丽华。汪潮涌入选的原因就是因为“中国之队”的成立。
而在当年的胡润排行榜里,荣智健排名第6,陈丽华排名第16,在前100名里,找不到汪潮涌的名字。在财富排行那一栏里,有这样非常含混的字眼:汪潮涌的能力不在于他自己拥有多少财富,而在于他结识了多少拥有巨大财富的人。
谈到2005年获得这项“殊荣”,汪潮涌非常不喜欢,他觉得自己做“中国之队”的理想成分被庸俗化了。
汪潮涌说自己既不是富豪又不是追求奢侈的人,如果把组建“中国之队”仅仅看成他出于个人兴趣玩票,那这种想法就太简单了。确实,如果只是兴趣他完全可以买几艘船,找几个朋友,在青岛、香港、欧洲、新西兰出出海就行了。
当记者问及,4年来,“中国之队”是否已实现盈利的时候,汪潮涌如此回答,目前“中国之队”的商业模式主要是通过赞助和广告,来支持整个团队的运营。“投资与回报能够打平,或者略微有些亏损,就算很成功了。这件事更大的回报在精神上。”
他特意为“中国之队”写的《中国水手之歌》。“我是海浪,告诉你什么是激情;我是大海,告诉你什么是宽广;我是白帆,告诉你什么是追求;我是风暴,告诉你什么是力量……我是中国水手,请和我一起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文革期间,父母被迫把不到1岁的汪潮涌送到大别山的伯父家寄养。冬天阴冷手生冻疮,饭永远吃不饱,衣服永远不够穿。9岁时,他顶替养父母去水利工地干活,吃的是冻成冰渣子的饭,就着家里托人捎来的咸菜,睡的是临时工棚,早上经常是数着星星出去上工。
少年的汪潮涌非常喜欢武术,并打算学好武术;再大一点,他就考虑把时间花在体育上,这样,他可以进体校,吃喝不愁。当汪潮涌代表公社参加区里的乒乓球比赛时,机会来敲门了。体育馆外停着一个教练车,汪潮涌希望被教练发现,使尽浑身解数在车旁翻筋斗摆姿势。
汪潮涌的故事并不像平常电影里的故事,教练始终没有出现,他的体校梦也没有圆。若干年后,他的梦想因为“美洲杯”,在海上得到了践行。
他的武术梦虽然没实现,但他后来娶了全国武当剑冠军的李亦非,她曾在海淀体校苦练过10年武术。当年在电影《神秘的大佛》、《火烧圆明圆》中都出演重要角色。李亦非在商界也颇有建树。曾任MTV音乐台中国区总经理,现任阳狮锐奇集团大中华区主席。当年,这对来自中国的青年才俊在世贸中心大楼的草地上,一人吹笛,一人唱歌或舞剑,赢得大批老外击节喝彩。
在体育梦和武术梦之外,少年时期的汪潮涌,另外一个梦想就是当一个悬壶济世的赤脚医生。既能为人接骨治伤,又能在逢年过节的舞狮表演时吃好喝好。
汪潮涌最佩服的人,是他的湖北黄冈市蕲春县同乡李时珍。
李时珍少年科场不顺,专攻医学,30 岁时成为当地名医,并入选太医院,官至院判,后辞官返乡,以37年的心血深入祖国各地河山,观察和收集药物标本,撰写中国医学巨著《本草纲目》。
一部70集电视连续剧《李时珍》的剧本,是汪潮涌近一段时间写的。
在他的合作伙伴粉丝网的总经理王吉鹏看来,汪潮涌能一路走来,走到今天,正是因为他身上的冒险和谨慎这两种气质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