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欧盟领导人在布鲁塞尔开始为期两天的峰会,会上能否出台希腊救助方案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由于内部分歧严重,直到欧盟峰会开幕之际,德国和法国这两个欧元区大国才就如何救助希腊达成协议。
根据这套救助方案,欧元区国家将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必要情况下联手救助希腊,其中欧元区国家将以双边贷款的形式承担主要部分,IMF则会提供相当大一笔数额资金。但在当天出台的救助方案中,欧元区领导人没有说明为希腊可能提供援助的具体数额,以及欧元区国家和IMF各分摊多少。而法国总统萨科齐当天说,欧元区成员国和IMF将分别出资三分之二和三分之一。其中,欧元区成员国将按所持欧洲中央银行股权比例提供贷款。这意味德国和法国将出钱最多。
路透社援引欧盟委员会一名高级官员的话说,贷款总额可能介于200亿欧元(约合267亿美元)至220亿欧元(293亿美元)之间,接近希腊今年到期债务的一半。
救助方案出台的消息宣布后,欧元对美元汇率在美国和亚洲市场涨跌不一。欧元26日在亚洲市场小幅走强;25日在美国市场继续走软,美元对欧元汇率创10月来新高。
欧元区领导人在会后发表的一份声明中说,这套救助机制只能作为“最后手段”,即只有当希腊无法从市场上筹集到足够资金时才能启动。鉴于希腊政府尚未要求获得资金援助,因此当天没有就是否启动这套机制作出决定。
欧洲理事会常任主席赫尔曼·范龙佩表示,虽然有IMF参与,但这套救助方案本质上仍是一套“欧洲方案”,因为欧元区国家将承担主要责任并起主导作用。
为了绕过欧盟条约中的“不救助”条款,欧元区国家最终选择在双边基础上为希腊提供贷款,但救助方案规定,贷款利率将参照市场利率,不会包含任何补贴成分。如此安排显然更容易被德国民众接受。
在德国的坚决要求下,欧元区领导人在希腊救助方案中同时承诺今后应增进经济政策协调,加强和完善现有机制,确保欧元区财政稳定,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欧元区领导人提议,欧盟领导人会议将是未来欧盟完善经济治理的平台。
经过数周“内耗”,欧元区成员国领导人终于在25日的欧盟峰会上就如何救助希腊达成协议。对于债台高筑的希腊来说,这份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救助方案究竟“药效”几何值得深究。
这是欧元区自1999年成立以来首次被迫出台救助成员国的方案。按照欧元区领导人的说法,这套方案未必会启用。更准确地说,它只是份预案,以备希腊不时之需。其真正用意在于提振信心,避免希腊债务危机升级并波及整个欧元区的稳定。
触发希腊债务危机的根源在于市场担心预算赤字和公共债务“双高”的希腊政府无力偿还到期债务,从而陷入破产。由于违约风险上升,希腊国债利率最近一段时间大幅走高,导致融资成本骤增。一方面要还债,另一方面借钱难,如此恶性循环将希腊政府逼到了墙角。
出台救助方案正是要向外界宣布,欧元区对于希腊债务危机不会坐视不理,而是会动用“真金白银”相助,因此投资者大可不必担心希腊还不起债,所谓希腊政府破产之说不攻自破,投机者也就失去了炒作的理由。
与此同时,欧洲中央银行当天宣布,把在金融危机中临时实行的宽松抵押政策延长到2010年之后,这意味着惨遭降级的希腊国债仍可以被作为抵押品向欧洲央行借贷,以补充流动性。先前,欧洲央行一直拒绝为了希腊而改变既定时间表。
欧元区成员国和欧洲央行联动,双管齐下“力挺”希腊将有助于重塑市场信心。
当然,欧元区国家领导人开出的这剂“药方”并非毫无缺陷,因此希腊要想摆脱债务危机依然面临挑战,欧元能否扭转颓势也仍存变数。
救助方案在一些关键细节上依然语焉不详,可操作性令人质疑。方案同时对希腊获得救助设置了高“门槛”,强调只能是作为“最后手段”,即希腊已经无法从金融市场上筹集到足够资金,而且任何双边贷款的发放都必须经欧元区国家一致决定且贷款需附带严格条件。此外,方案还规定双边贷款的利率将不会有任何优惠。这些意味着希腊若真要获得救助不仅难度不小,而且代价不菲。
除了需要救急,希腊债务危机也暴露出了欧元区存在的一些体制性问题,需要从根本上加以纠正,只有标本兼治才能避免类似危机重演。
在希腊救助方案中,欧元区国家同意今后加强经济政策协调,建议以欧盟峰会作为完善欧盟经济治理的平台,并主张强化和补充现有机制,加强监督,确保欧元区财政的可持续性并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与此同时,欧盟还在考虑设立一个类似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欧洲货币基金,这将为帮助陷入困境的成员国确立一套固定机制,以免内部争论徒增市场担忧。
如果这些得以实现,那么将标志着欧盟及欧元区的一体化进程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这对欧元来说会是一个福音。但是,部分成员国担心会丧失过多主权,因此对加强欧盟经济治理的提法存有戒心。
一场希腊债务危机为欧元区提供了改革的契机,欧元区改革究竟能走多远值得期待。(新华社记者 尚军 姜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