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洲考虑沟通、协商解决的框架下,目前谈判还在继续。中国的光伏企业要想不被征收额外的关税,就必须做出让步,目前经过初步沟通,提出了两个备选方案,一个是对中国出口欧盟的产品进行数量限制,一个是中国光伏企业必须做出提高价格的承诺。”业内知情人士透露说。
据了解,过去五年间,中国光伏产业的产量连续世界第一,占据欧洲超过一半的市场。尽管2012年我国太阳能光伏产品对欧洲出口额同比下降45.1%至111.9亿美元,但这仍占我国光伏产品总出口额233亿美元的近一半。今年1到2月,我国对欧洲的光伏出口额达12.7亿美元。
这种市场的取得被欧方指控为靠中国政府补贴下的低价。因此,避免被征税的一个可能方案就是达成所谓的“价格承诺”,即欧盟委员会同意达成最低限价,出口商必须以高于最低限价的价格在欧洲销售其产品。
然而,在众多光伏企业看来,这样的解决办法很难接受。“欧方提价的幅度太高,相当于征收高额税率,这样会导致中国出口到欧洲的光伏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在当前欧美光伏补贴减少的背景下,这无疑会使中国光伏产品的市场大面积丢失,利润加速蒸发。”中国某龙头光伏企业人士告诉记者,从全球产业竞争结构来看,韩国虎视眈眈,虽然韩国目前是以出口光伏电池为主,但一个组装工厂三个月就可建成投产,产业门槛低,韩国乘虚而入的机会很大。
与此同时,还涉及到操作性的问题。有业内人士指出“价格承诺”一旦达成就必须履行,但目前国内光伏企业有一百多家,很难去控制所有企业出口到欧洲的产品价格。
而就“数量限制”而言,虽对于中国光伏企业而言也是不利,但至少可以保住一定的市场“不过也可能会导致新问题的产生,数量限制意味着光伏产品出口要实行配额制,这难免会滋生腐败,出现买卖配额的现象,中国的优质光伏产品不一定能出口到国外。”国内另一家龙头光伏企业人士担忧道。
上述比利时律师认为,最终解决方案很可能以价格承诺的方式,即中国企业承诺出口产品的最低价。有人担心如果中国企业做出这种让步,让欧委会得逞,会为解决以后的中欧贸易纠纷起到不好的示范作用———以后欧委会会以此为“模板”对中国其他行业的企业,如电信设备制造商,提出同样的要求。
对此,这位律师说,这种担心目前来看有些多余,因为光伏案比较特殊,过去几年,在很多地方政府一窝蜂上马的情况下,中国光伏产业面临非常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而且中国光伏企业似乎也倾向于承认存在倾销和补贴,这与中国的其他主要产业有很大不同。
另据上述知情人士透露,目前谈判中讨论比较多的是“价格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