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识产权贯标企业条件
申请条件:
(一)建立了符合《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要求的体系文件。
(二)按企业《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建立了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并运行了三个月以上。
(四)至少有一名通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培新开始合格的管理人员。
(一)贯标启动:成立企业贯标工作小组,制定企业贯标工作计划,召开企业贯标启动大会,对主要参与部门,人员进行贯标相关培训。
(二)调查诊断:调查企业基本信息、组织构架、相关制度,诊断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现状。
(三)体系构建:制定企业知识产权方针、目标,策划企业知识产权职能构架,构成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四)手册编写:编写知识产权管理手册,编制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控制程序、记录表单。
(五)发文贯标:颁布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手册、制度、程序、表单,开展企业知识产权宣贯培训,指导各个部门、人员正确理解和执行。
(六)实施运行:运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填写体系运行记录,定期进行体系运行监测。
(七)内部审核:企业对其自身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进行审核,并对审核中的不合格项采取纠正和改进措施。
(八)管理评审:企业最高管理者就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现状、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以及方针和目标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评审。
二、贯标作用是什么
(一)规范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基础条件
企业应当有明确的知识产权管理方针和管理目标。并要知识产权管理“领导落实、机构落实、制度落实、人员落实、经费落实”。企业应当建立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职责等。
(二)规范知识产权的资源管理
围绕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财务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管理。对上述管理活动涉及的知识产权事项作出了相应的规范。
(三)规范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知识产权管理
明确规定了企业研究与开发活动、原辅材料采购、生产、销售、对外贸易等重要环节的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要求。以确保企业生产经营各主要环节的知识产权管理活动处于受控状态,避免自主知识产权权利流失或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四)规范企业知识产权的运行控制
围绕企业的知识产权创造、管理、运用和保护四个重点环节。明确规定了企业在知识产权权利的创造和取得、权利管理、权利运用和权利保护四方面的规范性要求。
(五)规范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文件管理和合同管理
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涉及的有关知识产权的各类活动,应当有相应的记录并形成档案。特别是对企业对内、对外的合同管理作出明确要求。
(六)明确规定企业应建立知识产权动态管理机制
企业应当对自身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分析,并对照管理目标对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以确保管理目标的实现。
三、贯标好处有哪些
(一)“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作为我国首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国家标准,实施贯标将作为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基础条件,是企业申报科技项目的前提。
(二)贯标有助于提升企业领导和广大职工知识产权意识,调动职工发明创造的积极性。
(三)推动企业产生具备高附加值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技术。通过自己生产销售或通过技术贸易许可转让他人,将给企业带来丰厚经济收益。
(四)提升企业无形资产价值,在企业融资上市、投资并购及企业出售等资产运作上获取更大的收益。
(五)巩固企业市场地位,通过贯彻《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使企业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在销售市场的地位明显增强。
(六)贯标验收合格后,可向科技主管部门申请战略推进项目、专利实施计划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