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具体解读《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时,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表示,明晰产权要维护“两性”:一是维护家庭承包经营的长期性,承包期为70年,期满后还可以继续承包;二是维护承包经营的物权性,农民对林地依法享有占有、使用、受益和处置的权利,还山、还林、还利于民,真正做到“山定权、人定心、树定根”,实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的目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让吃下“定心丸”的农民真正成了山林的主人,这项改革,是农村经营体制的又一次深刻变革,是家庭承包经营政策在林业上的丰富和完善,是农村生产力的又一次大解放。
一个经营主体多元化,权、责、利相统一的集体林权经营管理新机制正在形成。林权可依法转让、继承、抵押、担保、入股和作为合资、合作的出资或条件。由此,林地的流通性变得更强了,收购林业项目不仅不会占用过多的流动资金,成为企业的负担,而且可以进一步增强融资能力。林权投资像房产、餐饮、交通等行业一样,被列入人们投资候选名单之中。随着我国林权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各地林权流转行为逐步活跃,林权流转市场逐步扩大,林权流转成效逐步显现。但是,林权流转还存在交易标准不统一、交易层次较低、交易方式单一、交易服务不规范、交易监管跟不上等问题。
在这个背景下,中国林权交易所应运而生。随着中国林业产权交易所的成立运营,通过建立“公开、公正、公平”的交易管理机制,统一交易规则、统一交易凭证、统一交易平台、统一信息披露、统一交易监管,将有利于减少流转信息不对称与信息操纵,实现林权的有序流转,切实保护林权交易相关人的合法权益,有利于促进产业资本向林业产业的聚集,推动现代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有利于改变“林业弱、林区困、林农穷”的局面。
中国林交所成立后,全国可流转的林权都可在该所实现公开挂牌交易。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建龙指出,这是推动我国林业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标志着我国林业产权交易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此外,作为森林碳汇交易平台,中国林交所还可在节能减排方面发挥作用。碳汇是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和机制,而森林是陆地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在降低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与发达国家的碳交易,主要是工业领域的碳减排,但是减排的成本往往随着减排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有些领域存在极限,除非关闭工厂。而通过增加森林覆盖率来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则是另一条重要的减排途径。
林权交易所诞生后,必将大大活跃林权交易。对此,不少行家看好有了林交所的林业前景。东方证券的分析师说:林交所的成立,标志着林地产品流动性增强,将提升林地价值。他们认为林交所的建立如同股票交易所的功能一样,将加大林地的土地流转功能,大幅提升了原先不能流通资源的流动性,在我国需要大量进口林地资源的背景下,流通性提升可以提高其林地估值水平。
林地资源由于流转市场的存在、流转可能性的增加而拥有市场化的价格,从而有助于现有资源的价值发现。对于已拥有林地资源的企业来说,公司的资源价值将得到市场化的认可。分析师们认为,林权交易所将对林地资源的重估起到风向标的作用,当前林地转让价格在300~1000元/亩,按照当前南方木材300~700元/吨价格,林地价格处于低估水平,未来很可能走出一波升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