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马文芳第二年以全国人大代表身份参加“两会”了,他在村里的身份是河南省通许县大岗李乡苏刘庄村爱心诊所所长。3月4日,他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说,自己今年提的建议和议案主要集中在乡村医疗制度等方面。
马文芳的出名起于2006年2月6日,那一天他走进了中南海小礼堂,原因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要听取其关于乡村医疗方面的意见。“我当时向总理提出了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建议加快推广农村新型医疗合作机制,使更多的农民得到实惠。”
之后开幕的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温家宝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后5年中国将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当年要把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40%的县,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参加合作医疗农民的补助标准由20元提高到40元。“到2008年,要在全国农村基本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
“知道新农合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消息,我又兴奋又激动,我以前只敢想想的事情,马上要在全国落实了。”马文芳回忆起2006年,依旧掩饰不住自己的激动。
他告诉,去年的“两会”上,温家宝到河南代表团时,“特别点了我的名字要我发言,我当时结合新农合实施后的一些问题,结合自己的走访和体会,向总理做了汇报,他听得很认真,时不时还向我提问,我有时候也反过来问他一些问题。”
他告诉,自从新农合实施以来,村民看病难的问题缓解了很多,“一些农民慢慢敢走进诊所和医院去买药了,身体不舒服了也敢到医院去检查了。”
做了两年全国人大代表的马文芳现在更忙了,他要更广泛地调研以更全面地掌握农村医疗制度的情况,“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提出建议。”
而他也有现实的苦恼和困惑,最现实的矛盾是人手不足又找不到合适的人。“收入太低,工作人员的工资只有200~500元/月不等,诊所每月的收入最多也就是一两千块钱,还要维持各种开支。”
马文芳的同乡透露,由于各方面开支增加,马文芳去年收回了几年没有耕种的七亩二分农田,要继续种田以维持生计。
马文芳一直最关心的依旧是和新农合相关的问题,今年的“两会”,他带了厚厚的一摞议案和建议稿。
“我今年重点想建议新农合立法。”马文芳告诉,新农合在推行过程中虽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运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制约因素,而无法可依就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马文芳认为,目前各级新农合管理机构和经办机构的运行是在各种新农合实施方案、管理办法等政策框架下进行的,尚未有法律法规性质的规范性文件来保障其各项制度的实施,这在客观上削弱了新农合制度实施的社会效果。
同时,他认为,在目前的管理工作中,新农合管理机构只有监督管理权,而没有相关的行政处罚权,对各种新农合违规行为只能按照一些管理办法,假其他部门之手予以处理,相关行政或经济处罚尚没有法律依据,这在客观上也影响到了监管效果。
在一年多的实际调研中,马文芳发现,新农合制度的实施,扩大了医院的发展空间,刺激了患者的医疗消费,一部分医疗单位受利益驱使,出现了过度医疗服务现象,一部分参合患者也有“小病大治”的情况发生,客观上造成了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和医疗资源浪费。“如果在管理上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经办机构和参合患者都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