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乃至全国层面全面探寻儿童医疗困境肇因,政府部门决策和规划的失当与缺位,难辞其咎。
两儿童医疗机构负重不堪,二级医院“儿科恢复令”执行不畅,各级妇幼保健院儿科偏废,这些并发北京儿童医疗“全身不遂”症。 究其“病灶”,是政府部门决策和规划的失当与缺位。
据显示,我国儿科医生在15年内仅增加了5000人,儿科医生缺口逾20万人,儿科医院仅占医院总数的0.52%。全国如此,北京同样如此。失衡的数字背后,凸显儿科医务人才短缺、政府投入不足、相关规划缺位“三宗罪”。
儿医全国缺口逾20万 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会长朱宗涵指出,2008年,全国共有儿科医生6.17万人,但0至14岁的儿童却有2.3亿,比例约为0.2598儿科医生/千儿童。参照美国1.4558个儿科医生/千儿童的比例,我国至少还缺二十余万儿科医师,“即使将目标数量减半,未来10年每年需要增加1万名左右的儿科医师”。
朱宗涵说,个令人沮丧的事实是,15年来,全国的儿科医生仅增加了5000名,近几年来,儿科医生的增加是处于停滞状态,“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建立儿科医生培养机制,不然老医生们退休后,谁来接班?”
由于儿童大多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病理特征,比成人脆弱,所以儿科俗称“哑科”,因此存在较高的医疗风险,需要医生技术水平更为精湛。
儿科医师来源被切断 “现在儿科医生缺乏来源,几乎没有改善的希望,儿科不是谈发展,而是怎么维持”,朱宗涵称,1998年,教育部为了拓宽专业面,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调整中,将儿科专业作为调整专业于1999年起停止招生,事实上切断了儿科医师的稳定来源。
这意味着,12年来,我国新型儿科医生培养机制一片空白。 朱宗涵说,目,儿科医师的来源,一是各级医学院校的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二是攻读儿科学专业的研究生,三是其他二级学科或三级学科研究生,出于各原因选择儿科就业者。前者在本专科阶段的儿科学教学安排远远少于原儿科学专业,只具备最初级的儿科知识,而后二者人数仅占很小比例,他们仅在儿科学的某个四级学科中(如儿科学、儿内科、消化专业)或其他二级学科(内科、外科、眼科、皮肤科等)学习了很狭窄的专业知识。
这就是说,如果想从事儿科的医学毕业生,只有在念完5年的基础医学后方,方可再选择到儿科培训基地进行为期3年的专业学习,“这就是说,近乎十年的时间才能培养出一名儿科医生,这显然不能满足现在儿科医生的需求”。
全国年培训不足两千 朱宗涵介绍,目前,全国共有包括北京儿童医院在内的60余家儿童专科医院承担着培养儿科医生的功能,但因本身已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因此每年每个医院仅能培养儿科医生30名左右,“全国每年仅能培养出1800名左右的儿科医生,尚不够满足本院的人才缺口,何谈为综合医院输出力量?”
友谊医院儿科主任崔红表示,虽然医院有扩建儿科的计划,却很难找到有经验的儿科医生,“要是招应届毕业生的话,至少2年用不上”。崔红建议,如果在保证培训质量的前提下,把儿科发展较好的综合医院也作为培训基地的话,不仅可以缓解专科医院的压力,也方便毕业生尽快熟悉综合医院的环境和特点,上手也更快。
朱宗涵认为,在我国儿科专科培训制度和体系均不完善的情况下,要培养成为合格的儿科医师难度相当大。
2公里高速路=1所医院 朱宗涵表示,就全国来说,建一所儿科医院的平均费用是2个亿,相当于建设2公里高速公路。建200公里高速公路的费用,就可以在全国再建100所儿科医院。
如果与目前部分城市大力发展的轨道交通建设相比,加上地价高等因素,修一公里地铁的费用相当于建一所儿童医院。几年前,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修建一公里地铁的费用约为7亿元,而北京、上海地价较贵,新建一所儿科医院的费用与修建一公里地铁的费用基本持平。
“建一公里地铁和建一所儿童医院相比哪个更重要?虽然这没有什么可比性,但至少建设儿科医院应该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眼见近年来综合医院不断通过新建门诊楼、病房楼、开建分院的方式快速发展,而整体收益较低的儿科医院尚未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朱宗涵表达了自己不平。
科研项目难获经费支持 “不仅儿童疾病很少会被列为国家重大科研项目,而且在公共卫生领域中,对儿童健康的关注度也很低,以中国医师协会接连几年开展了对全国儿童生长发育的监测为例,截至目前都是由协会自己筹资进行,得不到国家科研经费的支持”,在朱宗涵看来,政府投入不足已阻碍了儿科的发展。
他建议,国家的十二五规划中,应将儿科的发展建设列入医疗卫生发展中,在积极建立儿童专科医院的同时,恢复综合医院内的儿科功能,“儿科始终是被忽视的,不论是医学教育,还是医疗机构建设等方面都是被忽视的。希望通过我们和媒体的多方呼吁,儿科的事业发展能引起政府的足够重视”。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党委书记刘新民也认为,扶持三级医院儿科的恢复和建设,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让医院从如何提高经济效益的焦虑中解脱出来,在有足够经费保障的情况下,专注于专心为病人看病,及提高诊疗水平,从而恢复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也能使儿科得到可持续发展。
儿科医院仅占总数0.52% 朱宗涵表示,儿科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专科,而是0至14岁儿童医学的综合学科,涉及到儿童诊疗的所有方面,因此综合医院里的成人影像科、麻醉科、监护室等科室中,不仅没有小儿专用检查设备,而且人员也未受过儿科方面的训练,不适宜大力发展儿科。
朱宗涵表示,尽管目前儿科医疗资源已是捉襟见肘,但目前我国尚无儿科发展的总体规划和远期目标。今年,中华医师协会儿科分会将对全国儿科医疗资源的缺口进行调研,“看究竟需要多少儿科医院、多少儿科医生”。
医疗资源应该“跟着人走” 市卫生局妇幼和精神卫生处处长吕璠表示,在目前儿科医疗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如何进行合理有效的调控和布局,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发挥最大化的功能显得尤为重要。
以妇幼保健机构为例,其是否设置儿科应根据区域医疗资源的总体规划确定,“如西城区和朝阳区已经有了两所儿童专科医院,完全可以满足区域内患儿的就诊需求,那么其辖区内的妇幼保健机构就无需设置儿科,儿科医生也可相应补充到有需求的地方。反之亦然。”
本市相关医改人士表示,随着城市核心区人口的外迁,周边新城的发展和人口密集程度的提高,现有的城市医疗服务的布局已经不能满足居民的就医需求。
该人士称,医疗资源是为人提供服务的,理应“跟着人走”,在目前人口外迁的情况下,理应根据需求,在人口密集的地区增加相应的医疗服务。对此,铁营医院院长孙培云也表示,在符合条件的区县建立实力较强的区域儿科诊疗中心,或可缓解两所专科医院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