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组审议时,我省全国人大代表结合自己的调研情况,针对民生工程和医改等热点问题各抒己见,并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目前,城乡医疗改革已经在全省铺开,但是很多常用药物却没有纳入报销范围,王福宏建议,国家应该扩大基本药物的范围,将老百姓常用的创可贴、小儿止咳糖浆、正骨水等药品,纳入其中。
王福宏说,2009年,我省以基本药物为突破口,全面启动基层医改,实行药品零差价,严禁以药养医,同时加大财政补助,让医护人员的工资得到保障,有效遏制了大处方、乱用抗生素等问题的出现,医德、医风得到改善,群众的治病费用大幅降低。
根据国家的基本药物目录和我省的情况,共有584种药物被纳入了基本药物目录,这些药品实行零差价的形式,进入乡村社区医院,老百姓得到很大的实惠。但是医改一年多来,基层还是发现了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突出的问题就是,纳入基本药物目录的药太少,而一些老百姓常用的药,仍要高价购买。
王福宏说,在黄山山区,创可贴和正骨水,是每个家庭必备的常用药品,而类似于小儿止咳类的药品,也是日常所用的药品,但是这些在目录中并没有体现。
医改如果不继续加大投入,就会伤害到最基层的医疗人员积极性,因此,王福宏还建议,国家应该给乡村赤脚医生一个身份,比照县乡两级的待遇,增加赤脚医生的医疗补助,并为他们办理养老保险,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财政部门还要继续加大投入,稳定县乡村三级医疗组织队伍,明确村卫生室的公益性质,并给农村赤脚医生一个身份,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扎根农村,为村民服务。
医改中,政策限制专科医院的发展,一些专科医院被改为社区医院,只能履行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这给许多改制后的专科医院,造成很大的浪费。李国玲说,专科医院在改制前,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和精湛的医疗技术,在医疗的某一方面拥有很高的技能,如今一刀切改为社区医院,不能给患者开刀动手术,让这些先进的东西全部闲置,造成很大的浪费。李国珍建议,医改不能一刀切,有条件的专科医院,可以走双轨制,在做好专科的同时,也要履行社区医院的职能。
社会上热议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很大的原因,是和医德有关,有的医生故意开大处方拿回扣,有的医生拿到红包后才看病动手术,这些人严重败坏了白衣天使的称号,因此,医院加强医德教育非常重要。
李明说,因为一般市民无法评判医生的职业操守,因此建议医生也要加强自律,医生身上也要流着道德的血。他还举例说,爷爷奶奶抱着发热了一夜的孙子到医院看病,医生违规使用抗生素,立即给他孙子打了一针退烧药后,很快好转。爷爷奶奶看到后,会竖起大拇指说这位医生的技术好,水平高,却不知,这一针其实是害了孙子。
如今,医院违规乱用抗生素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关注,但是因为政府监管部门人手有限,不可能时时盯着每个处方。今后,国家可以利用专业的中介机构,来时时监控每个处方,发现违规开方、开大处方的医生,给予医院、医生重罚,就能避免违规现象的发生。
汪春兰来自安医大一附院,对于近几年的医院发展了如指掌。她说,以前在医院找市场时,许多医院“吃不饱”,但是医改后,各级医院人满为患,有的专家一天要看一两百位患者,太累了!
这两年,大多数的基层医院,没有把病人消化在自己的医院,遇到阑尾炎切除这样的病人,都要往上级医院送,从而造成一些大医院出现更严重的看病难问题。汪春兰说,在一些大型医院内,因为看病的人太多,有的专家门诊医生,一天要看一两百人。医生感到累,患者也心存不满。因此,汪春兰建议,县乡村医院要回归公益性,让老百姓的常见病、多发病,不出县区就能治好,大病在省市能治愈。同时,财政成立医疗风险基金,鼓励县乡医院大胆做小风险的手术。而大医院要定期成立医疗队,每年深入基层医院,帮扶基层医生做手术、看病,同时大力培养乡村医生,鼓励村民在当地就医。(特派记者武静、陈酿、马飞、赵秀娟、郑茹、王志强北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