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矛盾频发在我们身边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每个人几乎都听说或亲身经历过这样的烦心事。在一般的医患矛盾处理上,患者基本上还是处于弱势地位。因为一个个体面对一个单位来打官司搞诉讼,在目前的中国,基本上还是属于堂吉诃德大战风车,实际意义不大。当然,除非你的悲惨经历的确到了让人无比同情,后果无比悲惨,媒体恰恰又愿意给你使劲,那么恭喜你,你可能会反败为胜,多拿点赔偿……
正是因为医患矛盾频发而且患者处在弱势,所以每个生了大病住院的病人都有一个最基本的期盼:我可千万别碰上什么倒霉的医疗事故,因为我玩不起,医院可以有精力、财力、权力和我耗着,但每个上班的普罗大众却没有这样的资本耗下去。于是在就诊过程中小心翼翼的防范这种风险的发生,成了必然选择。包括医生用什么药,怎么治疗,风险多大,有的患者甚至比医生还专业,都上升到医学治疗理论的高度,这是一种较真的态度,更有一种让人无处说的凄凉感。
在一个商业社会,医患之间本来是一个服务和被服务的契约关系,双方的责任权利界定分明,患者应该放手让医生按确定的治疗方案治疗,医生也应该充分对患者的健康负责,制定最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这本来是一种天然的信任关系,但可悲的是,在医患关系严重扭曲的当下,最基本的信任――对医生专业素养以及治疗能力都产生怀疑,还要全程录像,以备以后打官司。
当然,我们可以说这位患儿家长多少有点偏执――你这样全程录像,医生能舒服吗,在不被信任的感觉状态下给你的孩子诊治,他们敢大胆诊治吗,如果是时时刻刻以明哲保身为指导,对你的孩子进行最保守的治疗,孩子的病能有好起来的希望吗……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个想法,但从一个侧面,我们也看到,医患关系的信任早已经被一堵无形之墙给挡住了,如何拆除,不是靠舆论的笔伐,而是要国家相关部门尽快制定更加详尽的医疗风险事故处理办法和相应的医疗事故保险架构,让医生和患者都能在可预期的风险范围内大胆就医和治疗。正是因为现行的医患调处机制太不完善,漏洞太多,法律条文上很多问题没有明确,所以才会造成医患双方在进行重大疾病治疗时都胆战心惊,这种心理成本消耗是非常大的,也是对整个社会肌体一种伤害。
医者仁心,没有哪个医生治疗病人是想往死里治的,如果有制度保障,有预案支持,有条文可查,有信任可托,也没有人愿意手拿摄像机病房跟拍,更没有人愿意边讨论治疗方案边被录像,这是当前医患关系最具讽刺的“幽默剧”,信任之墙可拆,期待这一天能早点在有关部门的决策中实现。(王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