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地方的医疗责任险只针对医疗事故,客观存在的医疗意外并未列入赔偿范围
去年6月21日,福建省南平市第一医院的一名患者术后因突然变症死亡,家属逼医生向遗体下跪,并索赔80万元,造成了轰动全国的特大医患纠纷。吸取这次教训,当年8月3日,南平组建了第三方医患纠纷专业调解机构——南平市医患纠纷调解处理中心。至今共受理医患纠纷149起,调解结案129起。其中市调处中心累计受理医患纠纷40起,已调解达成协议32起,调解成功率达80%。
这种机制为何能成功?免费调解、财政供养、设专家库、规范程序、快速有效、赔偿合理是其最大优势。南平市司法局副局长、医患纠纷调解处理中心主任龚选民介绍,医调中心是独立第三方,隶属于南平市司法局,拥有83位医学专家和法医组成的“专家库”。医调中心受理调解申请后,对有关事实展开调查核实,并由专家咨询组提出咨询意见。“调解时间最快的4天,最慢的也不超过1个月。”龚选民说。
目前,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在福建省已全面建立。这些调解机构由市、县两级按照“有机构、有人员、有场所、有经费”的要求设立,日常经费和人民调解员的补助由各级财政负担,从根本上保证机构的公正公平。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省共立案受理医患纠纷362起,已调解达成协议286起。
据孙东东介绍,第三方调解模式大概有三种:卫生系统主导模式、司法系统主导模式、保险公司主导模式。但比较理想的模式应该是调解与保险相结合。
北京市是全国较早建立第三方调解加医疗机构强制保险的地区。据北京市卫生法学会医疗纠纷调解中心主任张云林介绍,今年该中心将转为人民调解专业调解组织。截至2009年11月,全国已有福建、吉林、湖北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6个地市启动了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和医疗责任保险工作。
第三方调解机制已写入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的内容。近日,卫生部副部长尹力要求,尚未开展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和医疗责任保险的地区,要在年底前启动这项工作。
按照国外经验,医疗责任险将是保险行业最大的职业险种。然而,国内很多医院并不看好。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铭来分析:一是没有强制推行,参与的医院过少,造成运行机制不完善;二是定价偏高,赔偿责任范围过窄。
他建议,首先要有地方立法保证确保其强制力;其次有公正的调解机构,出具双方认可的调解结果;第三,定价要公平合理,并且在立法中明确费率调整机制、赔付标准等;第四,针对不同类型、规模的医院,设定合理的投保额度;第五,不能让某个保险公司垄断市场,应该放开公平竞争,但要设立进入门槛,避免鱼龙混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