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80岁的孟大妈是各种保健食品的忠实“粉丝”,美国的蜂胶、日本的鱼油、中国的健身茶……市面上一有什么新产品,孟大妈都会毫不犹豫地花钱尝试。虽然也上过当,花过不少冤枉钱,但她仍然乐此不疲。“都说花一块钱吃保健品强过将来花十块钱吃药。你看我现在身体就不错,这保健品还是管用!”像孟大妈这样的消费者比比皆是,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中国保健食品行业的现状——千千万万想要花钱买健康的老百姓,面对着一个快速增长、产品众多甚至是鱼龙混杂的市场。
在日前举办的“中国保健协会保健咨询服务工作委员会年会暨保健食品热点问题研讨会”上,有关专家表示,当前中国保健食品行业正面临着市场基本成熟、法规逐渐完善与企业规模小、产品竞争力弱的“冰火两重天”。只有进一步规范市场行为,创新产品开发思路,我国的保健食品行业才能以变革谋求更健康的发展。
中国保健协会秘书长徐华峰指出,自上个世纪80年代崭露头角以来,我国的保健食品市场不断膨胀。特别是近年来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和良好的发展势头,成为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
据中国保健协会不完全统计,2007年我国在生产的保健食品约2000~3000个,全行业从业人员约300多万人;2007年保健食品行业产值约为600亿元,2008年则达到800亿元。有权威部门预测,我国今年保健食品的市场销售额有可能达到1000亿元。
在市场基本成熟的同时,有关保健食品的法规逐渐完善,为行业良性发展提供了政策环境。2009年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获得通过,并已于当年6月1日起生效。该法第51条规定:“国家对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实行严格监管。有关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履职,承担责任。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然而,这个利好众多的朝阳产业同样也有烦恼。中国保健协会保健咨询服务工作委员会会长张大超指出,虽然我国的保健食品产业增幅较快,但它仍然只是一个新兴产业,发展时间短,产业规模小,企业竞争力不足,市场鱼龙混杂。
当前困扰我国保健食品行业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已获批的大多数保健食品不像食品,反而更像药品。现在市场上的国产保健食品的形式有如下几类:一类是占据半壁江山的胶囊剂,包括硬胶囊和软胶囊;另一类是包括普通片、咀嚼片、含片、泡腾片在内的片剂,约占26%;还有一类是口服液,约占10%.而真正以食品形式存在的保健食品,如颗粒剂和蛋白粉、初乳粉等粉剂仅占10%.这样的产品形式,与味道更像食品的国际品牌相比当然不具优势。
张大超介绍,我国现代意义上的保健食品行业起步较晚,受传统的“药食同源”经验的影响,我国早期的保健食品多带有“补品”的色彩,如蜂王浆、太阳神口服液等。正是这样的发展历程导致了当今保健食品“非食非药”的尴尬局面,也给行业的有效监管带来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