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医药市场,一个是未来世界最大的医药市场,美国和中国两国政府都在去年分别拿出一份规模空前的新医改方案。
美国政府承诺医改10年内投入6300亿美元,而中国也将在未来3年投入8500亿元于医改建设。美医改曾经走过将医疗产业市场化的弯路,而新医改中都将扩大医保覆盖,降低药价作为改革重心。一个发展中大国和一个发达大国的医改,究竟有哪些共性与差异?医药巨头欲借中国医改扩张,而中国医药(600056,股吧)企业亦企盼借美国医改对平价药需求扩大而找到“新金矿”。
莫尼塔(北京)投资发展公司最新医药行业报告将中美医改进行了全面的对比。
由于中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和医药行业都处于不成熟阶段,但是医改方案基本医保覆盖12亿人口,其中包括8亿人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亿人的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2亿多人的城镇职工基本医保。
由此带来的巨大扩容和发展空间将令新医改后,中国医药(600056,股吧)行业成为最有吸引力的巨大蛋糕。
“相较之下,2009年底,分别通过的参众两院美国医改法案,对于医药行业的利益影响被限制在可控范围,美国的医改并非大医改方案,而是在基本保留目前框架的情况下,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尽量降低无任何医保覆盖的人口数量,这是各方政治经济势力博弈后达成的妥协共识。”莫尼塔分析师沙江认为。
中美两国医改背景有共同之处。“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美国的医疗保健体系主要依靠市场配置医疗资源。对于医疗产品和服务的定价,医保的覆盖等问题政府干预较少。这样一个体系实际运行的效果却是费用高昂,效率低下的。”
在经合组织国家中,美国人口的健康状况处于较差的水平。“美国的医疗保健费用长期高居世界第一,年开支超过2万亿美元。即使以发达国家的标准来看,美国的医疗卫生开支也是太多了。”
据统计数据,2007年,发达国家医疗卫生费用占GDP比例统计,美国占16%,英国占8.4%,法国占11%,德国占10.4%.
此外,在2007年发达国家公共支出占医疗卫生费用的比例中,美国水平是45%、英国是82%、法国是79%、德国是77%.因此从很多指标来看,美国的医疗保健体系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是低效率的。
美国是经合组织国家中仅有的三个没有全民医保覆盖的国家之一,另两个国家是墨西哥和土耳其。在美国,超过4000万人没有任何医疗保险覆盖。
与美国类似,新医改之前,中国也采取了将医疗卫生事业推向市场的政策。从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政府推进了医疗卫生体系的第一波市场化改革。个人支出在医疗卫生总费用中的比例在2006年仍达到了50%左右的水平水平,大部分国民缺乏基本的医疗保障。
将本应该由政府主导的医疗卫生事业推向市场,这是中美两国医疗保健体系在医改前的类似之处。
政府投入不足,导致以药养医,药价虚高等一系列的问题。政府投入不足,导致以药养医、药价虚高等一系列的问题。
“扩大医保覆盖面,降低整体药价——— 中国和美国的医改指导思想并没有本质区别,同样是要扩大医疗保障的覆盖范围,并控制相对较高的医疗保健价格。”沙江称,中国医改与美国不同的是,中国由于社会和政治体制的特点,中国中央政府有决心的改革推进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例如,全国居民基本医疗保障覆盖率很快就能够达到政府预定的目标,虽然保障水平还处于比较低的阶段。不过,中国新医改加大政府投入,使医疗卫生回归公益本质。
中国政府承诺为保障改革措施的落实,3年内,各级政府预计投入8500亿元,仅2009年将新增1700亿元投入。与美国相比,中国新医改的推进相对阻力较小。由于基数较低,部分新医改措施容易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中国新医改,市场扩容大于降价,整合带来效益会更大。”沙江指出,基本药物制度的推广是新医改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2009年10月公布的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约有45%品种价格作了适当下调,平均降价12%左右;约有49%品种价格未作调整,还有6%的短缺药品价格有所提高。
从降价幅度来说,调控是比较温和的,药品降价对于中国医药行业来说不是新鲜事。从上世纪末以来的20多次降价确实影响了医药行业的盈利能力。
但是医药行业具有较强的变通和适应能力,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和控制期间费用率,医药制造业的销售利润率在受到持续的降价冲击后不降反升。
美国的新医改将重塑美国和全世界制药业版图。浙商证券分析师姜恩铸称,美国医改核心之一是要求降低医疗成本,其中重要的一块就是药品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