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认为,李X新身为张X明的丈夫,李X婧的父亲,原告与李X新之间有着难以割断的亲情,在李X新最需要亲情的时候被告二人私自将李X新转移,并在李X新病逝后,在未通知原告的情况下私自将李X新的尸体火化,使原告没有见到李X新最后一面,被告剥夺了原告对李X新尸体的所有权和对李X新的哀思权,造成原告终身的痛苦。当原告二人得知李X新病故的噩耗后悲痛欲绝,之后长期的彻夜不眠,精神恍惚,不能坚持工作和学习。被告的所作所为严重侵犯了原告的合法利益,经多次找被告协商解决无果,故原告请求人民法院判令,1、被告立即将李X新的死亡证明交给原告二人。2、判令被告公开向原告二人赔礼道歉。3、判令被告给付原告二人精神抚慰金5万元。4、判令被告承担本案的全部诉讼费用。
被告李X兰、章X哲辩称,张X明与李X新之间已没有夫妻感情,李X新住院期间张X明只到医院看过一次。李X新的医疗费都是我们负担的。李X新之所以转院,是为了不再见张X明。李X新去世后,我们给张X明的单位打过电话,留了口信,但张X明始终没有与我们联系。这样,我们才将李X新的尸体火化,后我们将骨灰存放证交给了张X明。死亡证明我们可以给她,但不同意她的其他诉讼请求。
经审理查明,原告二人系母女,被告二人系母子,被告李X兰与原告张X明之夫李X新系姐弟。2005 年8月19日,李X新患病住院,在李X新住院期间,张X明曾到医院探望过李X新。2005年12月27日,李X新向本院起诉,要求与张X明离婚。2006 年1月26日,李X新口述,有见证人在场,由章X哲代书了李X新做的声明:“1、我不想再见张X明。2、如果有一天我死了,我也不想再让张X明见我,我的后事全权交给大姐、二姐处理,孩子也别让她再见我了,孩子还小,我想在她心里留下一个父亲的好形象……”。2006年2月14日,李X新死亡。
此后,被告将李X新尸体火化。现原告二人持诉称理由起诉来院,主张其诉讼请求。被告持辩称理由予以抗辩。被告所述曾给张X明的单位打电话留口信告知李X新已死亡,未向本院提供证据。审理中,被告已将李X新的死亡证明书交给张X明。
上述事实,有双方当事人陈述、“声明”、证人证言、死亡证明书等相关证据在案证实。
本院认为,张X明与李X新生前虽系夫妻,但李X新生前已向法院提起了离婚诉讼,并且明确表示了生前不想再见张X明、死后不想让张X明、李X婧再见他及其死亡后的事宜由其姐姐料理。因此,被告在李X新生前未将李X新的下落告知原告,在李X新死亡后,遵照李X新的遗愿,在未通知原告的情况下将李X新的尸体火化,并未侵害原告对李X新尸体的所有权。
所谓“哀思”,是生者对死者悲哀思念的感情。死者的亲属有权对死者进行悼念、寄托哀思,这也符合我国传统的道德伦理和习惯,但我国现行的法律并没有该项权利的具体规定,也没有设立该项权利的相对义务人。向遗体告别是对死者进行悼念、寄托哀思的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人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悼念死者、寄托哀思。
本案原告虽然没有见到李X新的遗体,但这也是李X新的遗愿,因此,被告的行为对原告的哀思权亦未构成侵害。综上,对原告主张的被告剥夺了原告对李X新尸体的所有权和对李X新的哀思权并要求被告公开向原告二人赔礼道歉及给付原告二人精神抚慰金5万元的诉讼请求,本院不予支持。审理中,被告已将李X新的死亡证明交给原告,原告的该项诉讼请求已经实现。据此,判决如下:
驳回原告李X婧、张X明要求被告李X兰、章X哲公开向原告二人赔礼道歉及给付原告二人精神抚慰金5万元的诉讼请求。
案件受理费二千零一十元,由李X婧、张X明负担(已交纳)。
如不服本判决,可于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预交上诉案件受理费二千零一十元,上诉于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上诉期限届满后七日内未预交上诉案件受理费的,按自动撤回上诉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