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庭周围性眩晕:均有眼震和前庭功能改变。
(1)内耳病变:除眩晕、眼震前庭功能改变外,还有耳鸣和听力减退,多为单侧性,无其它神经系统体征。
1)美尼尔病:病前耳内有胀感,耳鸣和听力减退呈波动性,多有复听和响度重振为其特点,耳蜗电图总负和电位与动作电位大于0.4有助诊断。
2)急性迷路炎:见于中耳炎或迷路手术后,鼓膜穿孔后症状加重。
3)内耳损伤:①前庭振荡:无颅骨骨折或有岩骨纵形骨折,前庭功能正常,耳聋呈混合性,外耳道有出血。②前庭出血:岩骨有横形骨折,内耳严重受损,听力丧失,前庭功能异常。③耳石损伤:表现为变位性眩晕。④外淋巴瘘:症状类似美尼尔综合征。
5)耳石或前庭终末感受器病变:表现为位置性眩晕,即在头位突然变动的过程中发现的数秒至1分钟的短暂性眩晕发作。见于噪音性损伤,药物中毒、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半规管囊斑退行性改变。
1)药物中毒:氨基糖甙类、苯妥英钠等,眩晕较轻,而平衡失调较重,听力同时受累。
2)桥小脑脚肿瘤或蛛网膜炎:除眩晕、听力改变,仅有前庭神经症状,常在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后发病,或头部有慢性感染灶。
2.前庭中枢性眩晕:为脑干、小脑、颞叶病变引起。
(1)为单一水平性、旋转性或垂直性眼震,眩晕缓解期仍可持续存在。
(4)位置性眼震呈Ⅱ型:①无潜伏期,变动体位后即出现眼震;②无疲劳性,连续检查继续出现眼震;③眼震方向不同,头位眼震方向常有改变,眩晕程度不明显。
(5)常见病因:脑血管病:如小脑后动脉血栓,小脑出血,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多因头位改变诱发,眩晕同时伴有闪辉、复视、视物变形、颜面及肢体麻木感、头痛、晕厥、猝倒等症状。检查常有角膜反射减弱,短暂性眼震、辐辏反射障碍等脑干损害体征,头后仰垂悬床外并分别左右转颈,当健侧椎动脉受压时,可因脑干缺血出现眼震。
3.全身疾病引起的眩晕
(1)心血管疾病:高血压、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严重心律失常、心肌供血不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