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的焦点是曾某是否利用了职务上的便利及吴某是否与曾某共谋。
我国刑法规定的挪用公款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即是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在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受国有单位委派到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国家工作人员论。曾某是事业单位的公务人员,很明显符合挪用公款罪的主体特征。
那么在客观方面,曾某是否利用了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刑法上所指的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指利用自己职务上经手、管理或主管公款的便利条件,而私自把公款挪给自己或其他单位使用。曾某虽不是县经适房领导小组的成员,也没有审批经适房资金使用的权利,但曾某是经适房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经适房的资金使用需由曾某签注证明人后,才由经适房办公室主任核批,曾某间接的有管理经适房资金的权利。职务上的便利不是指有审批权,只要能经手、管理或主管公款都是职务上的便利条件。况且曾某在房管局主管财务工作,房管局的资金使用曾某签字后即可使用。曾某就是凭借着这些有利条件,在借条上注明同意暂借后,财务人员就认为此款可以使用而把该笔公款划入他人帐户。因此,曾某是利用了职务之便,实施的挪用公款的行为。吴某作为经适房下水管道工程的承建者,在已预借工程款的情况下,又想预借经适房资金来进行投标活动和以往工程的资金周转。在先向经适房领导小组主任预借不到资金的情况下,要求曾某从经适房资金中借款,用于自己与曾某合伙的工程及用于经适房投标资金。吴某明知曾某无审批经适房资金使用权利,而授意曾某挪用经适房资金归已使用,吴某的行为就是指使曾某挪用的行为,其参与策划了挪用公款,这就是一种共谋行为。虽然吴某不是国家公务人员,但根据1998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条的规定,挪用公款给他人使用,使用人与挪用人共谋,指使或者参与策划取得挪用款的,以挪用公款罪的共犯定罪处罚。
另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第二项的规定,挪用公款数额较大,归个人进行营利活动,构成挪用公款罪,不受挪用时间和是否归还的限制。因此,曾某与吴某均构成挪用公款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