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部门将一些国有企业有偿或无偿划拨给企业(集团),集团可以全权管理这些企业。在取得国有资产经营授权后,集团可成为这些企业的出资人(股东)。
通过对外投资设立新的企业,当设立的公司是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且公司控股时,企业获得一条较优质对外融资渠道(如配股、发行股票、债券、转券),企业通过合理手段统一调配上市公司所筹资金。
企业对外投资应运用杠杆原理,以小公司资本控制大量社会资本,这时应运用递阶控制企业组织结构。
可分为吸引式、控股式兼并。一般是优势企业把劣势企业兼并过来,也可以通过发行垃圾股票达到小鱼吃大鱼的收购。
兼并收购是现时较热门的课题,目前一个是在股票市场对上市公司的兼并收购,另一个是行业成建制的合资性控股收购(如中策现象)。
值得指出的是,从国内外购并案实证统计分析看,大量购并是以失败告终的。从其中看到:具有规模经济、大批量生产、资本密集型与垂直联合的购并胜算可能较大;劳动密集、技术简单、无须特别售后服务的购并胜算可能较小。
企业将现有存量资产部门转让,以增资扩股方式吸纳社会、外国资本。
对企业先分立、后破产,剔除不良性财产后,分立出的良性资产获得新生。当然,新企业须承担部分原有企业债务。或者对一些破产企业收购重组。
将优质企业(成长期、有名牌)拍卖出去,转让他方,获取擌ε?黾迶的增值收益。
将劣质或与主导产业无关的一般性企业拍卖,以期获得较好利益。
受托企业与被托管企业的资产所有者进行谈判,受托管理被托管企业,并取得其经营权。
托管一般需要受托企业支付抵押金,或以其财产抵押。目前,国企改革中,国企之间托管有可能减免抵押。
先托管、承包、租赁一些企业,其产权变成为公司负债,公司逐步投资置换出资本予所有者,最终兼并这些企业。
企业间股权互换,达到拥有对方企业目的; 或直接控制对方企业。
通过间接控制上市公司母公司或上市公司收购一些企业的办法,达到公司资本证券化的目的。
公司以产权交易为唯一目的,买进企业,再派遣人员,配置产品、资金、技术、设备、市场,进行结构重组,精心包装;在该企业呈成长、经营状况好转时再予卖出,获取专业重整企业买卖的效益。
——以公司品牌、商誉等作为对外投资主要工具,共同设立企业或进行特许经营、合作。
——非银行金融机构对企业的贷款、拨改贷转作股权,对企业入股,建立银企关系和改善资产负债结构。
——另外,社会其他企业对银行的负债,不能债权转股权。公司可以选择优质企业和兼并对象,通过向银行购买这部分债权替换出来,再由公司投股方式控股参股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