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银行业并购仍在起步阶段,将来我国银行并购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并购频率并可能掀起国内银行业并购高潮。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金融机构、以上市公司为主体的产业资本都将在我国银行业并购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完成股份制改造的大型商业银行和日益壮大的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对外扩张的意识正逐步加强,我国银行业在境外的并购案例将有所增加。
1.境外商业银行参股中国商业银行趋势明显。我国宏观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为金融业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同时,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障碍正逐步消除,境外跨国商业银行进军中国银行业的愿望明显增强。
为此,银监会于2003年12月出台《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该办法对外资投资入股金融机构的资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称单个境外金融机构向中资金融机构投资入股比例不得超过20%,多个境外金融机构对非上市中资金融机构投资入股比例不能达到或超过 25%,否则按外资金融机构监管(银监会,2003)。
2.股份制商业银行将是我国银行业并购的主要力量。从现有我国商业银行结构分析,股份制商业银行在规模方面明显大于数以百计的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在竞争上具有规模优势。伴随着银行业竞争程度加剧,股份制商业银行将在中国银行业并购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陈伟光,2004)。
与改制前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比较,股份制商业银行尽管在规模、网点设置方面并不占优势,但其历史包袱相对较轻,对利润的追求欲望却明显高于国有商业银行,它们对发达地区银行和信用社的并购,将有助于推动地区金融扩张,也有利于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
2004年我国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明确提出了进行股份制改革的目标,之后,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相继成立了股份有限公司。经过精心准备,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分别于 2005年10月和2006年6月在香港正式上市(胡援成等,2006),2006年10月中国工商银行同时在上海和香港证券交易所公开上市。至此三家银行顺利实现了由国有商业银行向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转型。
3.境内上市公司等的产业资本对金融业的渗透将进一步加深。近年来中央银行、银监会等部门已经出台了多个政策法规,一方面要求加大扶持民营经济等非公经济的力度,另一方面地方商业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作为特许经营行业正逐步解禁,上市公司可能成为参与并推动国内中小商业银行改组的重要力量。同时,我国多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已经在境内外证券市场上市,这也为产业资本(特别是上市公司)直接参股提供了比较好的机会。
4.中国银行业进军国际金融市场速度将进一步加快。中国银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境外金融机构的介入正在将中国银行业竞争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激烈程度,迫于竞争压力,我国主要商业银行需要寻求境外并购以拓展市场。同时,通过并购境外金融机构,还可以为破解国内分业经营限制提供一种出路,银行借助境外并购可能在混业经营方面取得突破,获取盈利机会。
5.城市商业银行横向联合正在形成趋势。国内城市商业银行经过10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国内城市商业银行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我发展能力。为了有效突破经营中的地域限制,化解经营规模小、经营成本高、股权过于集中以及客户信用等级不高等难题,城市商业银行将更多地加入横向联合与并购行列。
2005年,徽商银行依托“6+7”模式已于2005底正式揭牌;2006年2月,渤海银行通过吸收境外战略投资者渣打银行(香港)有限公司参股,也正式对外营业;另外,正在整合中的江苏10家城市商业银行“合并”而成的江苏银行,也筹划于近期内挂牌成立。
6.挽救危机银行仍可能是中国银行业并购的潜在动因之一。从中国银行业发展现状出发,随着大量中小商业银行的组建和运行,我国银行数量已经有近150家。这些银行良莠不齐,部分商业银行可能因盲目发展和扩张导致的金融风险正逐步增大。并购方式既是化解金融风险的渠道,又可以最好程度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上世纪90年代后期,广东发展银行并购中银信托投资公司(1996年10月)、中国建设银行并购中国农业发展信托投资公司(1997年3月)以及中国工商银行托管海南发展银行(1998年6月),都是通过收购(托管)方承担被收购(被托管)方全部债务的方式进行重组的,有效地保护了被收购(被托管)方债权人和股东的合法利益,避免了金融机构破产带来的巨大社会震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