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改革历来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我公司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大潮中,从国有老企业改制成为股份有限公司,原有的国家职工变成了企业的员工,拥有企业的股份,成了名副其实的企业主人。大部分员工在企业的改革中尝到了甜头,为企业深化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俗话说:“针是没有两头尖的”。不可否认,企业的每一项改革都会遇到一定的阻力,而这阻力,主要是集中在老职工群体身上。所谓老职工群体,是指上一世纪60—70年代期间参加工作,并长期在企业的简单劳动工作岗位作业的职工人群。他们是计划经济时期成长起来的一代工人,为国企的发展和壮大贡献了自己的青春。近年来,随着国企体制改革的深化,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慢慢显露出来了,职工对改革感到心理压力很大,尤其是老职工群体更为突出。具体表现在:一是思想观念陈旧,依附心理较强。很多老职工仍抱着过去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来的陈旧观念,认为进了国企门,就等于捧了“铁饭碗”,单位要负责他们的生老病死,收入只能升不能降。一旦改革触及到这些问题,他们就感到断了生活后路,十分期望得到改革的保护;二是知识、身体老化,接受能力降低。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他们中绝大多数人在学校没有学到多少知识,加上这一年龄段生理机能开始退化,加大了对学习、掌握新技能的难度;三是生产岗位单项,作业技能局限。国企实行一人一岗制,工人对前后工序不掌握,相关技能不了解。如电焊工不会接电焊机的电源线,机修工对机电一体化的故障一筹莫展等情况普遍存在。
上述分析表明,老职工群体在国企深化改革中已成为弱势群体。其原因既有个人的因素,也有当时社会环境和政策导向的问题。深化国企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已是迫在眉睫、势在必行。顺利推进国企改革,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三者关系,保护老职工群体的积极性,鼓励他们振奋精神,投身改革,是保证国企深化改革和顺利推进所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下面谈一谈本单位的一些做法:
计划经济时期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虽然经过二十年的改革,职工的思想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仍有很多人,尤其是一些老职工对企业体制改革不能适应,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我们抓住“扶弱先扶志”这个根本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力度。一是运用各种宣传工具,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对国企改革的重大决策和各项改革措施,统一老职工的思想认识;二是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各种会议和个别谈话等行之有效的思想工作方式,广泛听取老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向他们讲解国企改革政策、规定和大家关心的各类问题,进行双向沟通;三是充分发挥层级管理的作用,明确各车间、部门的负责人是本部门思想政治工作责任人。本部门的员工思想如出现波动,责任人要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介入解决,把各种不稳定因素解决于萌芽状态;四是对各类困难比较突出的或思想认识较为典型的职工,领导必须亲自过问,落实专人做工作,帮助他们认清形势,转变观念。要使他们认识到国企改革是国企发展的历史选择,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新“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关键。只有通过改革,才能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新一轮的快速发展,职工才有可能在企业的发展中得到实惠。所以,我们要鼓励老职工自觉投身改革,努力适应改革形势,消除国企就是“大锅饭”、“铁饭碗”、“铁工资”的陈旧观念,树立“独立、竞争、发展”的意识,正确看待国企的各项改革措施,增强对改革的承受能力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