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根据中央和上海的战略部署和要求,围绕“两个根本性转变”,全市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和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以优化国有资源配置、提高国家经济整体质量并发挥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为基本目标,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初步建立起一套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主导、政府为指导”的优化资源配置的体制和制度。
近几年来,上海市国有资产重组由原来局部、零星的重组向大规模、大范围的重组转变,根据上海市发展的战略目标,从全局上、整体上指导、推动国有资产的重组,采取了一系列优化国有资本的方针、政策。各控股公司根据比较优势的原则,从转变观念、转换职能、改变角色着手,初步实现了从产品经营到资产经营的转变,从单一产权向多元产权的转变,从封闭式、部门化、粗放式经营向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经营的转变。存量资产从低效益领域向高效益领域的转移,使资产配置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日益明显。在1994年前,上海产权交易基本处于量小、分散、效率低和行政色彩浓厚的状况。随着1994年上半年上海城乡产权交易所的成立及其在1996年3月的改组,产权交易逐步向量大集中、效率高的方向发展。产权交易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国有资产得到保值增值。上海产权产易市场已初步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性功能。
在资产重组手段从行政方式向市场方式转变过程中,企业越来越重视兼并本身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和长远发展潜力,改变了以前以短期内扭亏增盈为目标的行为倾向,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资产重组日渐频繁。
近几年来,资产重组的方式不断创新。逐步探索了购买式、承担债务式、吸收股份式、控股式、借壳上市、融资式兼并、资产换股以及股份合作制、租赁、承包等多种资产重组的方式,提高了资产重组的效率。企业根据自身的市场、资金、技术、品牌等优势选择不同的重组方式,提高了经济效益。
推动资产重组的制度、政策体系也日趋完善。根据“法制化、规范化、市场化”的要求,制定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制度、年薪制、产权登记制度、产权转让和交易的管理制度等资产重组基础管理制度,并出台了相关法规和政策,建立了一套有效的推动资产重组的激励和约束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