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证会计报表分析的有效进行,必须遵循科学合理的分析步骤,以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般来讲,会计报表分析包括以下几步:
1、确定分析目的、制定分析方案。不同的会计报表使用者对报表所提供信息的要求不同,因此,其报表分析的目的也不尽相同。例如,投资分析的目的主要是分析投资的盈利性和安全性;信用分析主要是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另外,从分析形式看,有日常经营分析、定期总结分析、预测分析和检查分析。分析目的确定后,要按照分析目的的制定分析方案,包括确定报表分析的范围,采用的分析方法,分析工作的组织安排等。
2、收集资料。分析方案确定后,可以收集被分析问题的有关资料,主要是会计报表的有关数据。但单纯的报表数据是不够的,因为企业的经营状况受整个宏观经济、市场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因此还要收集报表以外的相关资料。这些资料一般包括:宏观经济形势信息、行业情况信息(尤其是主要竞争对手的)以及企业内部相关资料。收集资料可通过查阅资料(包括在因特网上检索)、专题调研、相关会议等多方收集。
3、审定并整理资料。首先应审定所收集资料是否真实完整,相关资料间是否有出入,然后对收集来的数据进行适当的加工整理,以便获得隐含在报表资料中的重要关系和其他一些能够说明问题的财务数据或指标。
4、分析资料,写出分析报告。根据分析的目的分析与评价所收集整理的资料,寻找数据间的因果关系,联系企业客观环境,解释形成现状的原因,揭示成绩与失误,暴露存在的问题,提出分析意见,探讨改进办法与途径,最后归纳整理成一份论据充分、叙述清楚、分析透彻的会计报表分析报告。
会计报表的分析方法很多,按照分析的性质不同,可分为定性分析方法与定量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方法是指不通过数量关系,而依靠非量化的因素,通过会计报表的规律性和内在联系,对其所做的理论上的分析。定量分析方法是指应用一系列数学方法,通过数量分析实现对会计报表分析的方法。会计报表分析一般以定量分析方法为主,定性分析方法作补充。本章所介绍的报表分析方法大多为定量分析方法。根据分析方法的特点和作用,下面将报表分析方法分成基本分析方法与常用分析方法来介绍。
基本分析方法是指在会计报表分析、判断与评价普遍适用方法。主要有以下分析方法:
(1)单指标分析法。单指标分析法是以从报告期会计报表中取得或计算的单独一个指标进行会计报表分析的方法。包括绝对数指标(如资产、净利润、销售收入)和相对数指标(多为各种比率,如流动比率)。评价报告期某指标好坏的标准一般来自分析者的经验和财务分析的基本知识。
(2)结构比重分析法。结构比重分析法是在同一会计报表的同类项目之间,通过计算同类各项目在总体中的比重或份额以及同类项目之间的比例,来揭示它们之间的结构关系的方法。因其通常用百分数表示,而且同类各项目均以同类总体做比例,故又称为结构百分比分析法或共同分析法。用这种方法编制的报表称为结构百分比报表或共同比报表。
(3)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是将会计报表中的主要项目或指标与分析者选定的比较标准做比较,确定其差异,并据以判断、衡量企业经营状况的分析方法。比较的标准或对象一般有计划数、上年同期数、历史最好水平、同行业平均水平、主要竞争对手情况等。按照不同的分析标准,比较分析法又可以再细分。如按分析数据的表示方法,可分为绝对数比较和相对数比较;按分析比较的会计期间,可分为同期比较和多期比较(纵向比较);按评价比较的对象,可分为企业自身的比较和企业之间的比较(横向比较)。比较分析法是一种非常主要和重要的分析方法,它是很多其他分析方法的基础,在会计报表的分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4)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是依据分析指标和影响因素的关系,从数量上确定各因素对指标的影响程度。因素分析法又分为差额分析法、指标分解法、连环替代法和定基替代法。
2、财务比率分析法。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的财务比率分析是指动用公开披露的上市公司会计报表数据,并结合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的其他有关信息,对同一报表内部或不同报表间的相关项目,以比率的形式反映它们的相互关系,据以评价该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分析方法。财务比率分析法主要包括:偿债能力比率分析、盈利能力比率分析、营运能力比率分析和股票市价比率分析。
3、综合分析法。利用财务比率进行会计报表分析,虽然可以了解企业各方面的财务状况,但不能反映企业各方面财务状况之间的关系。而实际上,各种财务比率之间都存在一定的相互关系,因此,在进行报表分析时,分析者必须对相关财务比率进行综合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比全面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全貌。常用的综合分析法有杜邦分析法和沃尔评分法。
四、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及其改进
尽管会计报表分析对于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制定经济决策有着显著作用,但由于会计报表本身的局限性和分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等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会计报表分析及其分析方法仍然存在着一定局限性。如分析者的素质,知识水平、能力与经验可能存在的欠缺;资料收集可能不充分,特别是报表之外的背影与企业生产经营特点与情况了解可能不够全面和详细;报表分析方法的计算口径可能不一致,或计算结果可能掩盖实际情况;标准比率选择可能不够恰当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