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南区小站镇大部分企业从事阀门生产,小站阀门基地生产的中低压阀门占全国市场近30%。但企业使用的是以煤炭为燃料的冲天炉,对周边环境污染严重。“我们的工人每天守着冲天炉,可以说受到的污染是最严重的。但是改造的花费大,成本上去了利润就少了,所以过去大家都不愿意改。”王富来道出了改造前企业老板们的心声。
在万企转型升级行动中,政府补贴资金大大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大站阀门总厂带头对冲天炉进行改造。市、区政府两年合计补贴资金1136万元,改造小站地区阀门企业冲天炉78座。其中,环保达标排放改造37台,拆除冲天炉41座,新上电炉46台。经过综合治理,小站阀门基地周边的空气质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在大站阀门总厂的车间里,每一台车床都配备了机床数控系统,工人张辉正在车床前熟练地操作。他告诉记者:“过去手工操作,一次只能车一个零件。现在有了数控系统,自己同时负责两台车床,一次可以车四个零件。”王富来说:“过去车间里都是人工流水线,借着转型升级的东风,我们投入1200万元进行了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政府还给我们补贴了200万元。过去一个车间有30个工人,现在只有11个,但是生产效率比过去提高了四到五倍。”
津南区千企办副主任佟欣荣说:“小站阀门基地转型升级的关键是充分调动了企业负责人的积极性。由要我转型到我要转型,再到我要更好转型,企业老板们主动去思考、去投入、去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主体作用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激发。”
两年来,小站阀门基地转型升级企业累计投入3亿元,用于购置阀门生产配套设备以及进行厂房改造,共引进专用数控车床、多孔钻床等先进设备360台(套),新增各系列规格阀门百余种,其中,中高压阀门占产量的比重由2014年的3%提升到目前的30%。部分阀门企业还瞄准国际市场,出口企业由原来的11家增加到21家。天一阀门有限公司总经理牛桂生十分感慨:“改电窑炉后成品率由60%多提高到90%多,工艺水平提高了,高品质、高精度阀门铸件利润提高3倍以上。”
小站阀门基地由此走上了绿色发展的道路,特别是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小站阀门企业实现了逆势增长。截至2015年底,小站阀门基地产值40亿元,同比增长10%;全年用能1.9万吨标煤,同比下降11%,万元产值能耗同比下降11%。年减排粉尘约650吨,减排二氧化硫5500吨,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