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利用跨国并购来吸引外资,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就必须转变观念,统一认识,客观分析跨国并购带来的利与弊。中国加入WTO已为时不远,届时跨国资本将在中国市场上长驱直人,大举收购中国企业,沃尔玛、福特、丰田、联合利华等许多世界500强都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收购计划。目前我们只有在并购过程中积累经验和谈判技巧,注意加强并购中国有资产评估的规范和监管,尤其是无形资产的评估,才能避免并购过程中国有资产的流失。
寡头垄断全球化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必然产物,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尤其担心外资并购会引起垄断,损害国内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要防范形同巨鳄的跨国资本带来的垄断,一方面应尽快出台反垄断方面的法律文件,加强对跨国公司并购行为、经营行为的监管,政府有关部门及相关行业协会组织要经常对关键产业的集中度进行评估,利用市场价格和市场分额等指标限制跨国公司在关键行业形成市场垄断。另一方面,鼓励国内企业的跨地域跨行业并购,联手以企业集团的形式参与竞争,培养出一大批能够向跨国资本叫板的种子选手。
所谓堵不如疏,禁不如放,只有经过并购大潮的试炼,中国企业、中国经济才能真正融入到国际市场中去。我们应积极探索以并购方式吸引外资,引资政策还应作出新的调整。
1.尽快建立和完善有关跨国并购法律体系。要引导跨国并购向优化产业结构方向发展,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国际并购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该法律体系应包括反垄断法、跨国并购审查法、公司法、社会保障法、破产法等。所有针对国际并购的立场政策、审查程序等都应在法律中体现出来,要使以并购方式投资的外商与以新设方式投资的外商能够享受到大体相同的政策待遇。要处理好被并购企业富余人员的安置问题,可以利用退出的国有资本对其作出补偿。
2.完善并购环境。进一步发展资本市场,加快资本市场的开放进度。目前通过证券市场进行跨国并购的方式有:股市协议收购法人股份,收购国内上市公司原外资股权间接控股,B股市场参股,海外上市。为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参与我国境内的并购活动,就应培育更加成熟的证券市场,加快推进外商投资企业在A股上市,有限度地允许外资进入A股市场,进一步活跃B股市场,推进国内优质企业在海外上市等工作。日前,财政部副部长楼继伟在中国投资论坛上表示,在国有股减持过程中,将允许国外资金加入,按照设想主要是成立投资基金,由国外的或合资的基金管理公司进行管理。可以想见,这仅仅是中国加入WTO之前国外资金进入封锁森严的证券市场的一次“预演”,“重头戏”还在后头。
应加快建立包括产权交易、融资担保、会计审计、资产评估、法律咨询等方面的中介服务体系。允许引进信誉良好的大型跨国中介服务公司。此外,还应减少公司并购活动中的地方行政干预,规范市场化运作,以保护收购公司的积极性。
3.放宽跨国并购的行业限制,加强对跨国公司的产业引导。从国家长远利益出发,根据本国国情,及时修订产业指导目录。除了对涉及国防的航空、海运、原子能、军工及某些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行业的国际并购予以禁止或限制控股比例外,其他行业都应准许跨国公司进入。对于并购热门行业如金融、保险、电讯、商品零售业等,需要制定过渡性条例,扩大开放度,并研究出台相应的管理方法。力求做到保护有节,开放有度。
要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引导并购资金流向技术含量高、工艺先进的产业;流向规模大,产业关联性强的产业,对于国家重点投资的中西部地区,应放宽行业限制,鼓励外商在能源、矿产开采、农业科技、生态环保、传统行业技术改造等领域进行兼并和收购,进一步完善一些竞争性行业在中西部的退出机制,以比东部更优惠的并购条件为国有资产寻找出路。
4.建立和发展中国的跨国公司。跨国并购并不意味着只有外资收购内资,内资同样可以并购外国企业。去年,青岛啤酒收购嘉士伯(上海)和乐华收购法国一家彩电生产企业的事件意味着我国企业也迈出了跨国并购的步伐,但这与跨国资本对中国企业如法国达能对娃哈哈、乐百氏、梅林正广和的收购相比,只能算是小打小闹。有专家指出,国内企业要走向跨国并购,必须经历区域内企业并购、跨经济区域的企业并购以及走出国门进行跨国并购三个发展阶段。就我国企业目前的经济实力来说,要实现跨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就必须培植起自身的竞争优势,政府应致力于改善国内企业并购环境,最大限度也减少地方行政干预,积极鼓励和推动跨经济区域的行业整合,形成大型企业集团,才能在国际竞争中改守为攻。
[1]陈炳才。外商直接投资可能进入新时期[N].中国贸易报,2000—11.
[2]李诗白。论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策略调整[J].现代财经,2000(11)。
[3]毅达。适应跨国投资新趋势,利用并购方式吸引外资[J].中国外资,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