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深圳发展银行推出了应收账款池中小企业融资”,该业务基础即要求企业尽量将所有应收海外款的户头开办到深发展,其抢占国际贸易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的“狼子野心”已昭然若揭。同时,外资银行也如火如荼:麦肯锡对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外资银行业务开展情况作了调研后发现,尽管零售银行是各家外资银行最为看好的市场,但贸易中小企业融资却是当下他们在中国最为主要和赚钱的业务之一。
目前,中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和进出口总额,分别占总量的90%和69%以上,而中国企业的海外应收账款余额已经超过1000亿美元,并正以每年150亿美元的速度增长。
深发展上海分行贸易中小企业融资部副总经理张剑介绍,在大型出口企业、外贸公司的贷款集中于大型银行的格局已经形成后,留给中小银行和外资行的,只有中小企业的贸易中小企业融资市场。
近年来,由于出口企业竞争日益激烈,收汇期延长,企业亟需解决出口发货与收汇期之间的现金流问题,贸易中小企业融资可以较好地解决外贸企业资金周转问题。通过出口押汇等短期贸易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出口企业可事先从银行获得资金,有效解决资金周转问题。同时,央行此前的一份调查显示,汇改之后进出口企业在规避汇率风险方面首选的方式就是贸易中小企业融资。通过出口押汇、保理等业务,企业不仅能够实现汇率风险的有效锁定,还能实现中小企业融资、加快资金周转的目的。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小企业贸易中小企业融资的市场需求正逐渐扩大。
同时,相比于对大型企业,国内中小银行在面对中小企业时,拥有更大的议价权,中小企业贸易中小企业融资贷款利率和费率,都比对大企业贷款要高20%左右,银行在发展此业务时,单笔相对收益较高。中小企业贸易中小企业融资,正成为中外资银行争夺焦点。
虽然目前中外资银行均发力贸易中小企业融资,但两者差异明显。
包括ING、富通在内的外资银行,均各自有擅长领域,有的专注于有色金属、有的专注于农产品等,外资行往往能够根据行业的特征,设计出最适合企业的准入门槛、贷款额度等授信方式,更贴近贷款企业的特点。
相比而言,中资银行虽然普遍也要求出口企业精于某一主业,但并非仅局限于做某一行业企业业务,更多是以产品创新来带动业务发展。近年来,上海银行业针对贸易中小企业融资,相继推出了应收账款中小企业融资、打包放款、国际保理中小企业融资业、供应链金融等产品,并依托新产品突破抵押物、担保方式,来争夺客户。
“其实现阶段也谈不上哪种发展模式更好,毕竟国内银行的贸易中小企业融资业务处于起步阶段,很难分得太细”业内人士分析。
据了解,中资行之所以“来者不拒”,还在于他们看中贸易中小企业融资背后的利润。以深发展“应收账款池中小企业融资”为例,企业申请的基础是将所有海外应收账款户头集中到深发展。“这样客户的结算、出口托收等都会放到深发展,银行通过手续费,提高了中间业务收入。”深发展结算经理朱凌斌说,而大量结算流量积淀在深发展,也为银行带来了充裕资金。
据了解,虽然中小企业贷款已成为各行争夺焦点,但相比大企业贷款,其单笔贷款利润低而成本不变,风险也高,发展小企业贷款的效益至少目前并未完全体现。
如沪上一商业银行,其中小企业贷款不良率达3.5%,但利润贡献率却只有10%左右。
“该问题同样存在于中小企业贸易中小企业融资中,如果不能批发化操作,该业务能否持续、健康发展是个问题。”业内人士分析。
据了解,目前外资银行在发放贸易中小企业融资贷款时,非常强调标准化概念。因为其贷款专注于某一领域,因此对不同规模企业,可以凭借其长期开办此类业务搭建的平台、规则,快速制定其准入标准和中小企业融资比例,从而降低单笔放贷成本。
相比而言,中资行对贸易贷款,也基本建立了电子化操作平台,降低人力成本,但一笔贸易贷款的操作,需要贸易部和信贷部的共同完成。
“这涉及到不同部门的共识。”业内人士称,不同的审批、考核标准,可能会影响业务办理的成本和效率。目前,中外资行产品已越来越接近,能否实现集约化操作,通过统一平台操作、深入,降低营销、办理贷款成本,是中外资行竞争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