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材料是解答题目的前提。要仔细阅读、理解材料,切忌不看材料,跟着感觉走,想到哪儿写到哪儿,直接凭感觉答题。我们必须从提供的材料中尽可能地收寻“问题”信息,即进行“材料处理”的过程。必须学会从材料所反映的内容中寻找解题的切入点,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这为我们下一步将材料与教材结合得出答案打下基础。
阅读材料应该分成两个层次:(1)泛读,先把材料的大致意思看懂。(2)精读,注意材料中提供的每一个重要信息。如材料的出处、时间等往往给我们一起提示作用。
作为材料,一般可分为三类:古文(文言文)、现代文、译文。
(1)古文(文言文)。对文言文材料应结合汉语知识及课本相关内容,弄清材料意思,不应像在语文课那样字斟句酌,一字一句翻译,只要了解全文大意,能提炼出有效信息即可。
(2)现代文。现代文材料的阅读一般文字障碍少,重要的是弄清材料的立场、思想、观点等。
(3)译文(欧化文)。由于西方人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与我们有一定的差别,加上作者的立场、观点、意图比较隐蔽,特别是一些文件、条约、回忆录等充满外交刺令和故意隐瞒其真实意图,更需考生细心观察,思考、辨别、提炼出材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