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讲机会。过去20年,大公司里抓住机会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苹果。苹果抓住了MP3(iPod)和智能手机(iPhone)的机会,苹果每财年收入从2001年最低时候的54亿美金,到2015年的2337亿美金,增长了40倍。
再看高通,2011年是Android机器出货量增长迅速的一年,高通也迎来一个收入增长达将近50%的拐点。就像英特尔之于PC时代的地位,过去十年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市场的崛起,它成为移动芯片领域的垄断者。
在智能手机领域发生10x变化的时候,抓住机会的企业只是少数。更多“更应该”成为老大的企业纷纷倒了下去:诺基亚、摩托罗拉、黑莓……我还记得当微软宣布以72亿美元收购诺基亚时,很多人都感叹诺基亚怎么“贱卖”了,而当时刚成立三年的小米估值都到100亿美元了……科技行业就这样,此一时彼一时,当处于颓势而非上升势头的时候,能卖掉已经是不错的结果了。
除了iPod、iPhone,乔布斯还改变了音乐行业(唱片转向数字化过程中,iTunes占了70%的数字化音乐市场份额)、动画行业(皮克斯),以及他和沃兹一起创造的个人电脑(以及他创造的Mac)。所以当乔布斯逝世的时候,引发了全世界对他的歌颂和尊敬,是不无道理的。很难有企业家在面临10x变化的时候能抓住机遇将风险变成机会。
英特尔历史上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在PC时代,英特尔是微处理器的代名词;但更早之前,曾经的英特尔其实是存储器(就是电脑内存)的代名词。英特尔是存储器市场的老大,但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存储器开始侵占英特尔的市场。
当年,从日本出差回来的英特尔员工都在讲述日本厂商的故事,例如:日本的存储器大公司中,开发存储器的人占满了整座大楼。楼里每一层都在研制不同的存储器,所有的工作都在同时进行:在研究16K的楼上,是64K的研究人员,64K的楼上,是研究256K的人,甚至有传闻说,有人在秘密研制一种百万比特的存储器。此外,英特尔的合作伙伴惠普的人说,日本生产的存储器质量,一直比美国生产的要好……
1985年,安迪•格鲁夫当时是英特尔总裁,这时候发生了安迪•格鲁夫与时任英特尔董事长兼CEO戈登•摩尔(就是提出了“摩尔定律”的那位摩尔)的对话,格鲁夫问摩尔:“如果我们被踢出董事会,他们找个新的首席执行官,你认为他会采取什么行动?”戈登犹豫了一下,答道:“他会放弃存储器的生意。”格鲁夫死死地盯着他说道:“你我为什么不走出这扇门,然后回来自己做这件事呢?”
接下来,英特尔开始变革。到了1992年,微处理器的巨大成功让英特尔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公司,甚至超过了当年曾在存储器业务上打败英特尔的日本公司。
迈克尔•波特总结的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六个因素中,某一个因素发生10x变化,都有可能让企业身处战略转折点。
引起10x变化的一大因素是竞争。一个普通小镇上,以前只有杂货铺,当沃尔玛开进来的时候,这是一个具有侵略意义的10x变化。沃尔玛货物更全、更便宜。那如何与它竞争呢?分析一家沃尔玛的缺点,可以知道沃尔玛并不是太方便,如果只想买一罐可乐或一个面包,虽然贵了点,但还是楼下的小商店方便;沃尔玛虽然货很全,但是在单个品类上并不一定有优势,比如相比于专门的办公用品店、书店、玩具店而言,沃尔玛提供的办公用品、图书和玩具就不一定有竞争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