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没事别想不开去创业公司》一文成了鉴定朋友圈创业者神器:“Allin”“玻璃心”“快速成长”成了创业者聊以慰籍的关键词。
文中说到,“创业并不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把事情做到极致的态度,一种哪怕全世界都嘲笑,只笃定自己的信仰”。鸡汤虽好,创业者也不可贪杯哟。
天奇阿米巴创投基金投资合伙人魏武挥直言:“现在的创业门槛的确是相当低了”。以前可能还需要一些资金,懂一点代码,才能进行互联网创业,到了今天,只要你能哔哔,会做炫酷的PPT和不明觉厉的BP,你似乎就可以开始创业了。
曾经神圣的创业行为突然染上了荒诞的色彩。尤其是在内容创业大潮兴起后,创业似乎只是个人的“转身动作”。资深媒体人左志坚现在也是名连续创业者,他认为“创业是中国社会最后的阶层上升通道”。
当创业变成一个“人尽可干”,并且看上去还是光鲜亮丽的职业时,是时候该思考创业的本质了。
如果你正在考虑创业方向,应尽量避免需要大额资金投入才能启动且需要持续烧钱的领域,除非你有非常特殊的个人背景(譬如谷歌或者Facebook的技术大牛或者BAT的核心骨干)。
与此同时,应该更加重视那些具有抗周期和防御性特征的领域中的创业机会。符合这种特征的领域包括大健康、大文化、生活必需品和必需服务、千禧年一代的颜值相关消费等。
当然,无论是上行周期还是下行周期,对需要选择创业方向的创业者来说最重要的永远是--哪件事会让我做了就打了鸡血不做就睡不踏实、并且我做会比绝大多数人做更加适合更有成功的机会。这一点不会因GDP增长速度的改变而改变。
盈动资本蒋舜建议:“那些不适合创业的人,还是去找工作吧,为下一次好的周期到来做一些经验上的准备。”
“创业者还是需要给他们多一些鼓励的。”帮实资本创始人路也大笑着如是说到。“我觉得冰河期还是有所误读的,实际上创业机会还是非常大的,只是说未必适合上一代创业者。”路也想要强调的是,移动互联网浪潮下的创业红利已经消耗殆尽,而新的红利窗口不知花落谁家,好不容易在流量中杀出头的“上一代”创业者岂肯就此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