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白《忆秦娥·箫声咽》 原诗如下: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2、听,那是黄莺在歌唱,它像一位熟练的女高音,唱出婉转柔和的曲子,令人不能不拍手叫好。那雄壮的声音是谁哼唱的?哦,原来是一只老鹰,它的声音使人充满了力量。"吱吱",这只小虫的声音如音乐家拉的小提琴,虽然我不知道它的名字,但我肯定它是一位优秀的音乐家。"知了!"一听这句话,就知道它是谁了,它是蝉,可是,难道它只会唱这首歌吗?许多虫、鸟的声音在我耳朵里汇成了一手独具特色的交响曲,它是多么另人陶醉、着迷!
3、三月的雨像无数只小手,打在林叶的琴键上,奏出了一曲春天的赞歌。
4、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唐代:李白《忆秦娥·箫声咽》
7、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宋 作者:辛弃疾
8、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从军行2(王昌龄)
10、初时所奏和绿竹翁相同,到后来越转越高,那琴韵竟然履险如夷,举重若轻,毫不费力的便转了上去。
11、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满江红南宋·岳飞
13、回旋婉转,箫声渐响,恰似吹箫人一面吹,一面慢慢走近,箫声清丽,忽高忽低,忽轻忽响,低到极处之际,几个盘旋之后,又再低沉下去,虽极低极细,每个音节仍清晰可闻。渐渐低音中偶有珠玉跳跃,清脆短促,此伏彼起,繁音渐增,先如鸣泉飞溅,继而如群卉争艳,花团锦簇,更夹着间关鸟语,彼鸣我和,渐渐的百鸟离去,春残花落,但闻雨声萧萧,一片凄凉肃杀之象,细雨绵绵,若有若无,终于万籁俱寂。
14、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宋代: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15、静静地听着那声音,声音是在萨克斯风伴奏下流淌出来的。很慢,很动情。
17、大提琴在舒缓低沉的倾诉着,甘畅的质感犹如那千帆过尽的江岸。那声音充满了色彩,低沉而绵长,像一个男人在沙哑而缓缓的述说,但又是那样的悲壮和辉煌。那声音满是凄凉的行走,沉重,虔诚。我看到了在岸边停泊的小船,悠悠的飘着。被风儿轻轻托向岸边,又被黑夜的寂寥淹没在渔火和月光之外。那声音透过曾经的岁月,无依无靠的驾驭着小帆,爱也悠悠,情也悠悠。
18、"细细聆听,涛声里还带着浑厚的咚咚声。确切地说,这声音不是出自海浪,而是来自滩头无数五光十色的小小卵石,它们随着波涛,或进或退,在水中碰撞着、推搡着、雀跃着。它们的嬉闹声,在绵延数千米的岸边飞快扩展,大地也为之颤动。于是,咚—隆隆,咚—隆隆的滚石声助着涛声,如同擂响千百面金鼓。什么是涛声?她是海水与大地的合唱,是陆地与海洋的沟通。"接着作者写道:"面对广阔无际的大海,我似乎听懂了涛声:她是平衡而有力的脉搏,是深沉而均匀的呼吸。她告诉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上,尽管有风云叵测,有世态炎凉,有顺境逆境,人们都应该像大海那样,虽然会有壮怀激烈,心潮澎湃,但是始终应该怀有一颗平常心。" 选自陆志强散文《仲夏听涛》
21、他的中国画乱中有序,拙中见奇,他画笔下的"并蒂"、"春晓"、"秋远",一花一鸟都倾注着他自己独有的思想感情,一幅幅画上都画出了
2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宋代:王安石《元日》
24、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雁门太守行李贺
25、雨雾纷纷,洒在竹叶上,沙沙沙沙,像少女轻抚琴弦,像春蚕吞食桑叶。
2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3(王昌龄)
27、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宋代:李清照《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
28、波声拍枕长淮晓,隙月窥人小。——宋代:苏轼《虞美人·波声拍枕长淮晓》
29、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从军行1(王昌龄)
32、唱了十数句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从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
33、大自然真美呀!天蓝蓝的,云白白的,像慈祥的母亲怀中抱着几个可爱活泼的小娃娃,让人流连忘返,放眼望去,一座座山连绵起伏,仿佛一条
34、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宋代:辛弃疾《青玉案·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