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元旦,17岁的黄光裕只身从广东来到北京创建了国美。当时国美只是一家位于北京宣武区珠市口东大街的100平方米左右、经营进口家电的小门店。一个外来户,一无资本,二无根基,怎么做生意?开始时完全靠着在店里热情接待。来了顾客,看好了哪个,拿起电话――"什么型号有货吗?""有。""那好,我马上去。"有时候是蹬着三轮,有时候是打个面的就去了。客人还以为国美是到仓库提货去了呢,其实是拿着顾客交的钱去给现买,因为国美知道到哪儿去进货可以挣一点儿差价。
在经营中黄光裕发现,店堂大量存货并不影响形象,反而会促进销售。因为当时中国消费者电器知识不多,买电器大多是超前消费。而拥挤的环境,使得人与人、人与货的距离更近,相互之间的感染对顾客最终决定购买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试机时,大家都围着看,消费者之间的交流陡然增加。购买者一般都会大讲特讲自己买的产品的优点,这能满足虚荣心,有谁能说自己买的东西不好呢?这时货比三家、犹豫不决的消费者,往往也会人云亦云,当场决定购买。所以国美有意把货堆在店内,虽然拥挤,但很热闹,而且产品离得近就看得清,顾客找人咨询也很方便。
布局完成后,如何吸引顾客?黄光裕发现当时《北京晚报》的中缝广告千把元就拿下来了,就决定在中缝做。这一独特之举首开北京商企先河。后来各电器行都这样做,渐渐地就形成了一个习惯买电器看中缝,这样就形成了非常好的广告效果。
为了和各大商场竞争,国美决定进价多少基本上卖价就是多少,同时又进了许多电器配件。因为卖电器不赚钱,赚人气。赚钱就靠卖小电器配件,像电池、天线、耳机、磁带、机柜什么的,因为顾客一般不太比较这些产品的价格,又是急用,大多愿意一起买。这些小电器的利润都比较高,量大利润自然就十分可观。而且平价卖电器也不亏,因为大多是日本进口电器,比如松下电器,国美一家卖的就占了全北京的20%,是第一大户。这时国美就跟他们谈判:一方面要他们定期给广告费,帮助促销;另一方面各厂家每年都有返利,国美在中国的零销量最大,拿的返利自然十分可观。而由此确定薄利多销的经营策略一直延续至今,成为国美立命之本。
1993年后,随着国美电器总公司在北京前门成立,那些经营不好的店面被关掉,好的保留,并统一命名为"国美电器"。
1996年初,国美电器王府井商城开业,营业面积300平方米。由于对市场调研不足,"树立了形象"的国美电器王府井商城开业后局面尴尬:黄金地段,房租过高,店前无公交车站,交通不便,门前一条街恰是夜市,每到下午4点开市,交通堵塞,货运车无法进入。过高的经营成本迫使国美提前终止合同,撤出王府井。王府井商场的挫败让国美重视起连锁店的选址问题。总结教训,国美制定了选址标准,并把它写进经营管理手册:
1.面积:原则上营业面积应大于1000平方米,其中附属周转库房面积应大于200平方米。2.楼层:原则上只选择前层,可以考虑首层带二层。3.交通:具备不少于20个停车位、公共交通便利的商业区域为最佳。4.期限:租赁期限应在5年以上、10年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