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翻译
7.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8.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翻译
13.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6.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翻译
17.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19.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翻译
21. 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22. 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23.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论语·八佾》
24. 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26.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27. 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信,无以知人也。"翻译
28.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翻译
30. 子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32.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论语·学而之一》
33.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翻译
34.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是其亲,亦可宗也"——《论语·学而》
35.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36.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翻译
38.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翻译
39.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翻译
40.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xxx兴于仁,故旧不遗,xxx不偷。"翻译
42.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43.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翻译
44.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于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46. 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翻译
53.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56.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58.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翻译
60.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63.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64. 子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65.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