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由复旦大学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所所长胡君辰教授领衔的课题组,公布了关于影响上海大学生择业意愿的环境因素的研究成果,
研究发现,大学生的择业意愿主要受三大因素影响:环境因素、个体客观因素和个体心理因素。而且研究发现,改善环境因素对于有效地指导大学毕业生正确择业具有重要意义。
课题组通过对12所部属院校、地方性院校、职业院校的两千余名学生的问卷和访谈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地域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希望到西部大开发地区与人才紧缺经济落后的边远地区工作的大学生分别仅占总被访大学生的和。其中有50%以上的学生愿意选择到沿海城市工作。愿意把内陆省会城市作为理想就业地域的学生也有。愿意到西部开发城市(西安、成都、重庆)的学生占到。
虽然愿意到国家急需人才的边远城市或农村地区就业的大学生只占到调查人数的,但是开发大西部背景下的就业优惠政策、二三线城市的人才引进政策都影响着大学生的择业意愿。在被问到"会不会把西部开发人才引进政策作为择业的考虑对象"时,有10%的受访学生表示愿意考虑。
行业的发展前景成为大学生择业的重要考虑因素。81%的上海大学生认为产业未来的发展性重要或者非常重要,
而且许多学生都表示,工资收入高低,也是他们考虑进入什么行业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问卷调查中,研究者特别把"福利待遇"、"薪资与奖金"、"提供社会保险"三项定义为职业的物质回报性。结果显示,上海大学生对职业物质回报性重要程度的认知程度很高。的同学认为福利待遇重要或者非常重要;84%的大学生认为薪资和奖金重要或者非常重要;的大学生认为在择业的过程中用人提供社会保险重要或者非常重要。
本次调查显示,上海大学生非常青睐跨国企业,其中外商独资企业排在第一位,其次是中外合资企业。但是近年来国家
调查还发现,大多数学生在择业时会首先选择父母作为主要参考意见的来源。职业指导员对大学生择业所能起的作用微乎其微。一个原因是大学毕业生对职业指导员的存在与角色定位认识模糊。但是访谈也显示,大学生非常希望能够从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获得性格测试、职业测试或者职业、心理咨询等方面的专业和个性化服务。
由此可见,就对大学生择业的影响而言,父母、朋友、学长、年长的亲戚对大学生的择业影响程度最大,而老师、企业的工作人员、职业指导员等对学生择业的影响相对前一个群体要弱一些。
调查也显示,女性对工作的发展性认知高于男性,在择业的时候受的影响更大。这一结果反驳了"男性希望获得更大的事业发展空间"这一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