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步构建"治未病"工作平台设立"治未病"科,建立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服务载体;购置计算机及相应的应用软件;制订相应管理制度。
2. 初步开展"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以中医"治未病"理念为核心,开展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健康状态辨识、检测/监测、分析/评估、咨询/指导、干预等"治未病"服务各环节、全程的"治未病"服务。服务对象面对社会所有人群,包括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疾病人群和康复人群。
3.推广适宜技术。整合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中医药适宜技术制定各类人群的中医特色保健方案开设饮食、运动、药膳、膏方进补等特色保健服务并发放慢性病健康教育处方、食疗药膳手册等健康教育资料广泛开展养生保健指导,进行五禽戏、太极拳、太极剑的推广、普及充分发挥"治未病"优势。
4. 明确重点。①丰富和发展"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各个环节的服务技术方法及产品,并使之形成体系。②中医"治未病"的传统理论内涵和现代理论研究,推动"治未病"的学术继承和发展。③ "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技术(产品)标准和服务规范的研究,建立"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质量控制体系。④"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效果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的研究,科学总结服务效果。
3、实施科研专项计划。按照"治未病"科研规划纲要和"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技术(产品)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根据"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的现实需求,结合我单位的实际,开展有关"治未病"的科学研究。
4、"治未病"专业人员的培训。积极参与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 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治未病"的理念及其内涵,以"治未病"为核心理念的新型健康
保障模式及其服务模式,"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的主要内容、方式方法,现代健康管理的理论及其方法等。同时积极参与"治未病"健康文化传播、健康管理、健康保险等方面的培训。
6、研讨交流与传播推广。在开展"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以及医疗服务的同时,利用各种方式加强宣传,成为"治未病"健康文化、知识与方法等传播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