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初是中国古典园林成熟期的第二阶段,它上承两宋第一-阶段的余绪在某些方面又有所发展。
皇家园林的规模趋于宏大,皇家气派又见浓郁。吸收江南私家园林的养分。保持大自然生态的“林泉抱素之怀”,为下一个时期-成熟后期的皇家园林建设高潮之兴起打下了基础。
士流园林的全面“文人化”,文人园林涵盖了民间的造园活动,导致私家园林达到了艺术成就的高峰。
在某些发达地区,城市、农村聚落的公共园林已经比较普遍。它们多半利用水系而加以园林化的处理,都具备开放性的、多功能的绿化空间的性质。
叠山工匠
的出现:明末清初,在经济文化发达、民间造园活动频
繁的江南地区,涌现出大批优秀的造园家, 有的出身于文人阶层,有的出身于叠山工匠。而文人则更广泛地参与造园,个别的甚至成为专业的造园家。丰富的造园经验不断积累,再由文人或文人出身的造园家总结为理论著作刊行于世。成为江南民间造园艺术成就达到高峰境地的另一个标志。
写意山水园的进一步发展:元、 明文人画盛极 一时,影响及于园林, 而相应地 巩固了写意创作的主导地位。同时,精湛的叠山技艺、 造园普遍使用叠石假山,也为写意山水园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更有利的技术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