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我国人口从康熙初年的2000多万增加到了四亿,这期间粮食价格也是上涨的。清代学者钱泳在《履园丛话》一书中记载:康熙年间,米价最低的时候,2文钱可以买一升。1升米,一斤半。
遇到灾年,物价沸腾,约每升5-7文钱。雍正、乾隆年间,江西一带的谷价,一石在2-5钱银子,一石120斤,如此算来一两银子能买2-4石谷物。这还是价格偏低的年月,到了嘉庆年间,江南地区,一石米的价格已经涨到2两银子的价格了。
按照现在普通大米2元一斤计算,在清代早期,一两银子约等于500-700元人民币。
因此,总体来说,在鸦片战争之前的150年时间里,一两银子的购买力按照现在的物价计算约等于300-750元之间。所谓的“康乾盛世”不过是后人的渲染与美化,大清百姓基本生活在温饱线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