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PO上会节奏放缓之际,21世纪经济报道25日援引上海一家大型券商的并购融资负责人消息称,监管层可能集中清理IPO排队中一批净利规模比较小且盈利能力出现下滑的企业。
已有券商内部开始进行IPO项目自查,若出现业绩下滑严重则劝退。“不是不符合IPO条件,只是排队那么久业绩下滑严重,该撤就撤了吧,撤了总比被否好。”
今年以来,IPO审核进程经历了从提速到骤然减速的过程。一季度几乎每周都有6家左右的IPO企业上会,但进入4月以后,每周上会企业数量缩减至4家左右,呈现出明显放缓。
不仅IPO上会企业数量减少,过会率也大幅降低。锦和商业、汉光科技、吉林西点药业、南京中油恒燃、吉林科龙节能的IPO首发申请相继被否。其中,后三家被否IPO项目发生在短短一周之内,而当周审核的IPO申请总共也才4个。
今年以来,证监会发审委审核了91家公司的IPO首发申请,其中,86家获得通过,5家被否,通过率为94.5%。相比之下,2015年证监会发审委审核企业的数量为272家,其中251家获得通过,通过率为92.28%。
其中,在中油恒燃、西点药业、科龙节能IPO申请被否案例中,监管层重点关注了申请企业的净利规模与持续能力。
根据公开资料,吉林科龙节能2013年、2014年、2015年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分别为:967万元、1652万元、2668万元。该公司申请在创业板上市,而创业板3000万净利润一直被看作是行业的隐性门槛。
除了净利规模与持续能力之外,上述被否理由还涉及信息披露不完整需要进一步补充,监管层甚至还对一些零星收入进行了核查。
《第一财经日报》援引深圳某券商保荐代表人的话称,相比以前,现在证监会对企业的各种质疑越来越详细,而且更多集中在信息披露方面,上述三家被否的企业在信息披露方面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问题。不过,到底这些信息披露不够完整充分,是不是企业最关键被否的理由,则存在一定的疑问,也有可能部分被否的理由并未完整列示出来。
据证监会公布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审核企业情况,截至5月20日,目前排队的IPO企业共计754家,其中来自上交所的主板排队企业有346家,占45.89%;创业板有268家,占35.54%;中小板有140家,占18.57%。
根据证监会公告,5月25日和5月27日还将分别有2家企业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