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是一种非常低成本的帮助用户进行沟通的平台,也是一种非常方便的方式,能够帮助用户之间新建一些关系和连接。在这个比较苦的事情里,先知品牌总结了一些思考分享给大家。
第一点:信息即权力
对于一个具体的产品来说,下面有三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可以帮助大家理解哪些节点会真正影响到社区类产品。
第一个是输入。现在互联网上两个东西还没有完全结合好,一个是掌握输入法的工具端,另外一个是输入框。这有点像插座和插头之间的关系。随着社区形态发生很大变化,在这一方一定会产生很大的结合。
第二个是碰撞。大家谈事的时候都可以找一个咖啡馆,是因为在咖啡馆里可以跟别人进行思想、经验的各种碰撞。在互联网上呢?比如知乎,你每天看到很多人在提问。每一个问题的产生,其实就是一个信息的节点。如果这种碰撞的机会非常大,有可能会产生巨大的信息移动。
第三个是流动。以前有很多分析说明为什么博客这种产品做不好。除了写作成本高以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博客没有体内循环的信息流动机制。如果搜索引擎搜不到,你写的东西基本上没人看。产品在进化的过程中,如果能产生更好的信息流动,关注的东西产生更多,分发的东西更精准,可以在信息节点里掌握很大的话语权。
先知品牌认为所有信息从实体世界到互联网,一共经过三步。
第一步是结构化,知乎是把所有的问题和求解答的东西结构化到互联网上。
第二步是进行组织,比如微信、微博的朋友圈是通过时间线来进行组织的。
第三步是信息进行再组织,一条微博发出来以后,如果能够通过转发这种很简单的操作进行大量的再组织,比如进行上万的转发,这个信息本身就可以变成一个事件。一个提问回答,可以通过组织形成话题和收藏。同样的信息,在经过不同的组织以后,它对于消费者和内容生产者来说,单条信息产生的价值是完全不一样的。
第三步是闭环,社区里的闭环是每个人在参与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是否能够发生长期的转化关系。退回到传统媒体,关系是永远没有办法转化的,而知乎上的提问者和回答者是可以转化的。
第二点:用户即场景
整个互联网的变化就是场景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非标准,以及越来越精准和贴近个人。知乎经过四年的发展,很多用户自己变成了场景。我们最近发现有些用户通过不断分享成为了日本旅游的专家,他可以向关注者和粉丝输出服务能力。在整个社区产品里,应该可以不断裂变出很多特别非标准化的小平台,它一定不是大平台方的,而是基于同样的一小群用户的使用场景。
今年对分享经济的讨论非常火热,场景已经变成了去用户家里。人脑子里的信息和能提供的知识,随后也可以变成场景。
第一点,口碑传播是社区产品最有效甚至是唯一的冷启动方式。社区通常是有边界的,最大的社区就是整个地球或者说一个城市。它一定是某种社会单元,一定是线下本身就有的。最后一点很重要,这个社区有什么共同的价值。
第一个问题,你要做的这个社区,它的共同价值到底是什么。共同价值是可以通过内容显现出来的。不管它是什么样的内容,当你看到它的时候,你就知道这些人跟我是一样的,要进行沟通和交流。共同价值是什么会决定这个群体在社区里互动的动力有多强。
第三个问题,你的产品是否能形成一定的闭环?我们去年在微信朋友圈里见过多款爆款的应用和很好的产品,它在短时间内的流量可能非常大,但最后的流量没有变成真正的用户,最后被用户忘掉了。你得想产品的流量是否能在冷启动之后能够从河流的模式变成蓄水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