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美国企业“质量革命”之父的W.爱德华·戴明博士(W.EdwardDeming,1900-1993,一度与德鲁克同在纽约大学教书),曾对目标管理怀有很深的敌意。戴明指出,目标管理为目标导向,而作过程导向,仅注重结果,不注重工具,与他强调的质量观念有根多冲突的地方。他说,一个组织可以通过任何工具,在短期内达成它想要的任何目标。撰写戴明博士自传的安德烈·加博尔(AndreaGabor),在该书结尾综合戴明的观点,指出一家公司“大可变更帐面数字、或卖掉一个体质最健全的事业单位”,让公司财务报表出现利润。同时,戴明把德鲁克的“目标”读成“配额”(quotas),他批评道:“配额是改进质量与提升生产力的一大障碍。我还没有看过任何一家公司在确定配额时,会同时建立一套帮助员工改善工作方法的系统。”戴明甚至举了一个这样的例子,用来比喻德鲁克的目标管理:交通警察每天都要开出一定数量的交通违规罚单。公平地说,德鲁克推广目标管理的观念,主要目的是要和监督管理作明显的区别。从这个角度来看,德鲁克和戴明博士的目的,其实都是要剔除“监督”这个东西,从而建立一个非独裁式的工作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员工将会更注重产品质量。
最后我们要讨论雇用经理人的课题。最重要的一个前提是,主考官必须评估新进人员是否具备“诚实”的人格。诚实可能很难界定,针对这一点,德鲁克指出:“界定诚实或许不容易,但公司因为经理人不诚实而作出该员不胜任现职的判断,应非难事。”德鲁克建议企业界采用他的老师索菲小姐的诚实测验:“如果某人眼里只有员工的缺点,却看不到该员工的优点,这个人绝不能任命为经理级人员。”德鲁克视诚实为一种社会信心,一种宽大的态度,相信其他人有无限潜力;也是一种宽容的态度,能包容他人的缺点。从德鲁克的道德智慧中,我们感受到人性的温暖,能容忍犯错的宽大胸襟,及在实务上谨慎运用的手法。德鲁克写道:“一个人犯的错误愈多,表示这个人尝试过更多的新事物,证明此人更有成长潜力。如果某人未犯过错误,特别是大错误,我绝不会将此人晋升为高层主管。没有犯过错误的人,铁定是平庸者。”
经理人的上司应牢牢记住的管理信条,已刻在安德鲁·卡内基(AndrewCarnegie,1835-1919,美国钢铁工业家及慈善家)的墓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