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专家提出了很多英语学习的理论:听说读写,齐头并进;阅读领先;听力领先;口语领先;读听领先;词汇领先;语法领先、、、、、、而孙教授个人认为就应"读听领先,既读又听,既听又读"。
1、学好一门语言应先了解什么?孙教授认为,高一一入学的新生,我们就就应告诉他们:中英文之间存在着两种语言文化背景;两种语言民族习惯;两种语言表达规律。所以,由于中文的思维和英文的思维不一样,高一的学生首先要明白明白两种文化的不同,然后从一开始就用英文的正常的思维来学英文,不要总是以中文的思维来学习英文。
反思:本学期开学我们没有做到的东西就是:没有去介绍中英文化的不同,尤其是强调中英文化的不同思维方式和语言特点。所以,在下学期,这一课我认为需要补上。毕竟,"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有了这个基本认知后,高一的学生就要从最基础的东西学起,所以即使到了高中,他们实际上还要补很多学英语必须要掌握的东西:音标,词类,基本的句子结构。再次从基础学起。
2、音标:很多学生,尤其是差生的最大的困难是记不住单词,记不住单词是因为不会读单词,不会读单词是因为不会音标。虽然是高一的学生,但实际上在我们这样中等的学校,中等的学生里面,没有几个人完全掌握了音标,大部分高一学生的音标水平基本上等于零。所以,我认为,高一的学生入学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学音标,目标是基本上每人都能够自己独立地把书本上大部分的新单词拼读出来。但同时我们也要明白,音标不是一两节课就能够教会学会的东西,学习音标需要在会读的基础上超多地练习,到达熟练的程度,到达一看到音标就能够不费力地拼读单词的程度。
反思:而我们本学期的实际是:我们确实有花时间去学习音标,但是只是用了两三节课的时间,用孙教授的话说是"正学了一点点,才有点入门,可老师又不教了"。事实就是这样,由于着急课本讲不完,音标只能是蜻蜓点水式地学了一下,个别学生有了点进步,能够勉强拼读单词,大部分都还不行。此刻到了期末,学生就应又忘得差不多了。
3、单词:学会音标后下一步就是超多地记单词。记单词是一件很需要下工夫的事,也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必须要付出努力。但是,怎样才能够让付出的努力有收获呢?孙教授提出"极限单词程序记忆法的六个步骤":
这种方法的最根本之处在于学生必须要会读单词。听说经过了不少人的实践,都觉得这种方法很有效果。极限单词记忆法的五个原则在于"1.兵贵神速:每个单词只读一遍;2.拼读准确清晰;3.自然集中注意;4.注意力快速摆动转移;5.限制联想"。总之,孙教授认为,记单词的秘诀在于"不要在一个单词上花太多时间,而要在一个单词上多次花时间。"
反思:这种方法我们以前都没有试过,以后或许能够做一些尝试。
4、词类:孙教授认为高一就要让学生学习十大词类,不能等到高三才学习,那时已经太晚了。本人很赞同这个观点。学生在学习单词的时候就要搞清楚单词的词性,然后明白什么词能够放在句子的什么位置,例如,定语的用法和位置,介词的位置,状语的位置等。只有把这些词类的基本用法搞清楚才有可能写出的句子。
反思:本学期我们没有时间去讲词类,但也从来没想过在高一就讲词类。所以,孙教授的这个推荐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高一下学期能够看看有没有时间去讲词类。
5、句子:有了单词后,学生要学的就是句子结构,也是我们教学中最重要的地方。没有句子,就没有文章,就谈不上学习英语。所以,在高一阶段,学生务必学习五种基本句型,而且务必要过关。在这方面,孙教授给了我们一点推荐。孙教授认为,英语的句型简化后实际上只有两种:be句型和do句型。然后就是把句子扩展,把各种句子成分添加到基本句型里面,把各种词类用在句子里面,从而组合成高级的句子。
反思:我个人很赞同孙教授的观点,所以我坚持在高一上学期务必要教五种基本句型,也推荐备课组长统一要求全级教授五种基本句型,因为没有正确的基本句子,到后面的从句等高级句型学生就很难学下去。所以,这个基础必须要打好。而在本学期中,虽然我们也教了五种基本句型,但我相信还不是很到位,有的学生还是没有掌握好,所以,句子结构这个方面也需要在后面的学习中不断地巩固。
6、语法:孙教授认为,给高中生讲语法,不要把他们当高中生,要用最简单的词汇,不要出现生词。他主张的语法教学法是"道可道,十分道:正反向语法拓展训练——由易到难,由难到易"并且根据学生常犯的错误,孙教授推荐"时态分离教学","时"为"过去、此刻、将来、过去将来";"态"为"一般、进行、完成、完成进行"。分开教学有利于学生清楚地掌握时态。
反思:孙教授的说法里面,令我们恍然大悟的是要用最简单的词汇教学生语法。如果单词的意思又不懂,语法又是新学的,那么学生肯定很费劲。另外一个让我们恍然大悟的是,孙教授提到:我们小时候学语文的时候,都是老师给我们字,我们自己写词语,词组,然后让我们自己造句;但是反思一下我们此刻的英语教学,我们从来没有给学生机会自己造句。通常我们都是直接给学生句子,或者是给中文让学生翻译成英文,从来都没有给学生机会造自己的句子。这就有可能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因为老师给的句子不必须都和他们的生活相关,会令学生觉得这些英语他们都用不上。当然,让学生自己造句会是一个很费时的过程,而且老师无法检查学生的句子对错与否,所以,让学生自己造句是一个很有建设性的做法,但是需要经过必须时间对学生加以训练。
7、阅读:阅读潜力是学生的弱项,主要原因在于词汇量低,阅读速度慢,还有就是自身的背景知识缺乏等原因导致的阅读理解潜力低下。针对初级阶段的学生,孙教授在讲座上给我们介绍了"如何以爬的姿势飞行?透过非机械性重复迅速提高阅读速度"的胡敏的十遍读书法,具体做法是:
第十遍::汲取语言精华,摘录文章亮点。
我个人认为,这种方法只能是在初始阶段能够尝试,因为它很费时。总的来说,要提高学生的阅读潜力,还是要靠学生多看多读多练。正如中文里的一句话,"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觉得英文也是这样,所谓见多识广,读多了,不仅仅在阅读速度上有帮忙,在文章的理解上也会有帮忙。